二战德军手榴弹及其在中国抗战中的使用(4)
但是对于长柄的M24来说,由于它的长度太长,只能斜插在皮带上。一般士兵中能够携带一二个就很不错了,而且激烈的战斗中,这样放置的手榴弹很容易遗失。

德国二战手榴弹全家福。从左往右,依次是M24,M43,预制破片弹套,M39 "
在中国的使用 =3%J
中国军队从30年代以来,开始大量使用仿制的手榴弹作为制式武器。 4
主要的有二种不同的仿制系列,一是仿制苏联1914/1930式手榴弹。 X_N
该手榴弹为沙俄在1914年研制的,技术较为老旧,而且设计思维特殊,造成结构颇为复杂,无法适应中国军工企业的需要,很快被中国淘汰。 7jnpYV
而仿制M24系列的长柄手榴弹则长期保持生产,中国各地的军工企业还在其基础上,自行进行了一定的改进。 =l
其中数量最多的为巩式手榴弹,为大名鼎鼎的巩县兵工厂生产。于1939年开始大量装备部队,它的特点主要式弹体较短,只有0.22米,是M24的三分之二,重量也只有450克,大约是M24的百分之七十,其木柄形状也做了调整,使之更适合携带。巩式手榴弹在抗战期间大量生产使用,它比M24更为符合中国士兵的臂力和体力,深受中国士兵的喜爱。 \+.z
它的老对手日式93式和97式手榴弹的交手中,颇占优势。97式手榴弹采用圆柱形铸铁弹体,形状较大,投掷非常不便。它的投掷距离和威力都不如巩式。 :q
巩式也有明显的弱点,就是威力相比M24和其他英美系列手雷都较小。它的装弹量只有50克TNT,使得爆炸力较弱。在和日军交手时候并不觉得,在朝鲜战场和美军交手这个问题就非常明显。 zZi
根据美军的回忆:在一次战斗中,美军有7个士兵紧围着一个小土堆防守,在一个半小时内,中共军于15码的距离外对他们投了50到60颗手榴弹,其中30到40颗没有投中或者被美军丢回去,剩下的在他们防御位置中爆炸。 `B/1
在另一次战斗中,美军固守的山头有30人受到手榴弹破片的伤害,但没有人严重到无法继续进行战斗。因为中共手榴弹而受伤的案例在这些连中比比皆是,但是致命的案例少之又少。
4h 在很多攻坚战中,就是由于杀伤力不够,使得志愿军出现较大伤亡。 nB:
但是德式木柄手榴弹对于抗战中的中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0g
由于手榴弹的制造技术非常简单,各级兵工厂都可以大量制造。 E Z&Vu
除了国民政府的20多个大中型军工企业可以以月产量二十万到三十万的数量大量生产以外,各地小型兵工厂甚至八路军的土制兵工作坊也可以生产相当多的数量。 g5Pv
抗战中的使用 [
而八路军也好,国军也罢,在抗战中以防御为主。由于步兵火力的不足,单靠步兵发射火力很难压制住进攻的日军。 /%-[D
而手榴弹作为一种有效的防御武器,在几次重要的防御作战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