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手榴弹及其在中国抗战中的使用(2)
德国人还用漫画形式对手榴弹爆炸时间过长进行调侃!从德军扔出手榴弹,双方一共互相投掷了四次之多。 -a5n]
其次,M24采用了更容易生产的钢板冲压技术,废弃了早期很费工时的整弹体铸造技术。这种设计除了加快了生产速度以外,采用薄钢板还大大的减轻了手榴弹的质量,增加了投掷距离。 Y{
还有,M24采用了爆炸力更强的TNT炸药,装药量约100克,这个改进大大加大了手榴弹的威力,在二战期间M24手榴弹的威力是数一数二的,被盟军成为高爆手榴弹。战争后期由于德国军事资源已经枯竭,曾经改使用硝酸铵炸药作为战斗部,造成手榴弹威力大幅度减弱。 Ku.
另外,M24还有一些小地方的改造,比如弹体上安装铁环,便于单兵携带。 !D5)
优点 }
M24定型以后的十多年内,基本没有什么改进。但是随着二战在1938年的开始,M24手榴弹开始大量使用于东线线战场。 A;
他的优势很快得意体现出来 )*H
一,投掷距离远,投掷十分准确 X
M24采用木柄设计,由于杠杆原理,受过基本训练的士兵可以将其投掷的又远又准。 W?J
德军老兵一般可以采用站立的姿势,往往可以把手榴弹投掷到50米甚至更远,这个距离是世界上其他手榴弹无法达到的。 ^ 而且由于长柄的关系,M24可以投掷的极为准确。实战中,德军士兵往往把手榴弹准确的掷入敌军控制的工事内,房屋窗户,狭窄的散兵坑内。 4 尤其在激烈的巷战中,一个苏军士兵手持一把71发弹鼓的波波沙就可以固守一个房屋,波波沙的威力可以让他压制一个班的德军无法靠近。 f 而德军的M24就是扫荡房屋的利器,德军士兵不需要冲入危险的房屋,而是只需要在远距离用手榴弹将士兵杀伤即可。 OoMrK"
实际上,自从战斗开始以来,德军手榴弹的消耗就极为惊人,后方经常以十万为单位进行补充,客观上说明了M24在实战中的重要作用。 D*D}rl
二,单个爆炸力强且可以集束使用 /k’btA
M24的TNT装弹量很大,爆炸力很强,威力很大。如果使用正确,每颗M24都可以造成 一群群的敌人伤亡。由于其巨大的杀伤力,一线德军士兵给他一个外号,叫做土豆玛沙,也就是土豆粉碎机的意思。 Kue3
相比英美卵式手榴弹,M24的独特的优势是可以采用集束的方式,大大加大爆破力。 4
二战的单兵攻坚武器总体上是比较落后的,单兵火箭筒和无坐力火炮都处于雏形阶段,数量少且无法满足实战需要。而在几百万人会战的战场上,炮兵和装甲部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威胁,仍然有有数量众多的敌军工事和装甲力量,需要步兵自己解决。 AV;aH6
尤其是前者,面对东线战场苏联数不清的小型碉堡,简易土木工事,复杂的大型钢铁工事,德军士兵能依靠的只有手榴弹而已。单个手榴弹的威力一般不足于对付哪怕简易的工事,所以集束是必要的。 7uj;\
M24可将七枚手榴弹集束使用,去掉周围的六枚的木柄以减轻重量,只保留一枚的木柄作为引爆器。这种集束手榴弹的威力很大,可以轻松摧毁敌军较为坚固的各种军事工事,也可以用来破坏敌军的地雷区,扫清步兵的障碍。 40QM
弱点在于投掷距离很近,需要步兵凭借自己大经验和勇气,尽量靠近敌人的工事。 9*
至于集束手榴弹对于敌军的装甲力量也是非常有效的,除了重型坦克以外,在近距离盟军的装甲力量无法抵御德军集束手榴弹的攻击。 !NvXY
不过实战中,却较少出现德军使用集束手榴弹打击盟军装甲力量的战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