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东印度公司的南海争夺战(4)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而荷兰人的中国“诅咒”则因为台湾的丢失而雪上加霜。17世纪50年代,荷兰公司从台湾得到的利润开始减少,这主要是由于郑成功加紧对台湾海峡贸易和海运的严密控制的结果。台湾增长之中的甘蔗业生产已经出现过剩,而巴西甘蔗生产的恢复使欧洲对台湾甘蔗的需求量下降,更加剧了台湾甘蔗的过剩。巴达维亚公司当局越来越倾向于把台湾看作一笔前景可疑的资产,而不太愿意认真采取措施对付郑成功可能发动的进攻。因此,在台湾的荷兰人无法抵挡住郑成功庞大的训练有素的部队于1661年4月30日在台湾的登陆。1662年2月1日,荷兰人投降了。

接下来,英国人将通过对印度的征服彻底锁定自己在亚洲的胜局。

征服印度 撞开中国

假如荷兰不排挤葡萄牙,不迫使葡萄牙破产,对印度洋和南洋群岛已有了解的英国也会扮演荷兰的角色——英国人比荷兰早两年成立了东印度公司。

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所导致的民族感情和野心的高涨, 令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最后十年出现了几近疯狂的将英国航运和贸易向海外扩张的兴趣。1600年12月的最后一天,伊丽莎白女王给组成东印度公司的伦敦商人们签署了一份与整个亚洲开展贸易的皇家特许状。但相较于气焰正炽的荷兰,17世纪的英国人在亚洲的贸易中只是个配角。当荷兰人将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到利润最丰厚的东印度群岛后,英国人进入印度的某些港口并坚持了下来。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成全了他们。

野心勃勃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到南洋群岛进行香料贸易的头两次远航,由于荷兰人的阻挠而成效不大。

1613年,一只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船驶抵离长崎约50英里的平户,并在那里得到一个贸易仓库。船员们见到了当时的日本统治者德川家康,后者完全答应了他们的贸易请求。但这一贸易只持续了大约十年,部分是因为葡萄牙人和荷兰人的持续敌视和竞争所导致的利润稀薄,此外也由于1616年德川家康去世后日本国内对外人日益敌视的态度。162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对那里的贸易前途不再抱有希望,撤走了它的人员和企业。

同样是在1623年,荷兰人拷打并杀害了十名在东印度尼西亚同他们一起做香料生意的英国商人,标志着荷兰人在其势力范围内不再容许欧洲邻居的竞争。英国人被迫暂时放弃了向荷兰领地渗透的努力。

到中国开展贸易的尝试则基本受阻于广州的中国官方和澳门的葡萄牙人。英国船长约翰·威德尔在1637年强行沿珠江而上到达广州,虽然救出了几名身陷囹圄的英国商人,但却未获准从事贸易,并被澳门的葡萄牙人赶走。

第一页    上一页    第4页/共6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第06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