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千船沉银于四川彭山河道?(3)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幸蜀峰挖宝位置望江楼下游

70多年前,张献忠藏宝图曾经出现在成都,并且有人按照这个图真的进行了挖掘,也挖出来了一些东西,可是这个工程在当年却被迫停止了,主持这个工作的人叫幸蜀峰。幸蜀峰,川军高级将领,主持1939年川军挖宝工程。在他临终之前,交给了自己儿子一份手稿,手稿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呢?

幸蜀峰之子幸邦权说:“父亲要求我把它保存好,绝对不能遗失。在将来用得着的地方,我要拿出来,起到一定的历史作用和见证作用。另外就是不准转交给别人,更不能拿去卖了。所以我一直把它保存在我身边。”

从手稿的第三页起,幸蜀峰开始叙述藏宝图的来历。“一天,在四川共事的前辈江希曾突然请杨伯鹿吃饭。杨伯鹿感到十分疑惑。酒过三巡之后,江希曾就开始赞赏杨伯鹿品行忠厚,为人可信。随后江希曾取来了一个精致的小木箱,郑重地交给杨伯鹿道:‘这里面保存着我多年收藏的张献忠宝藏的秘密,先生为人忠厚,故特在我离川前交给你,以后遇有机缘,把宝藏开发出来献给国家。’杨伯鹿谨记这份嘱托,从不把资料示人。1938年12月,杨伯鹿认为,捐出宝藏的秘密,正逢其时。”这份藏宝图,打动了川军将领。他们立即出资组建挖宝工程队,而作为师长的幸蜀峰,就负责整个工程。“当时确定的工程技术负责人跟总工程师是杨永思,我父亲告诉过我,后来杨永思又根据这个藏宝图上的位置,自己再描绘了一张,就是挖掘开采的施工图。”幸邦权介绍:“父亲告诉我,他们的位置是在从今天的安顺桥向南面,顺江而下的四川大学和兵工厂之间。”

幸蜀峰所说的挖宝位置,就是今天望江楼下游这段长50米的锦江河道。成都民间有一句顺口溜,“石牛对石鼓,金银万万五”,这句话讲的就是张献忠在成都藏宝的故事,据说只要能找到石牛和石鼓,就能发现巨额宝藏。

耗费大量人力 只挖到十几枚铜钱

1939年初的一天,传说中的石牛真的出现了。“消息传出,次日观众从早至晚,不下万人。”根据手稿记录显示,当天幸蜀峰当临时解说员,十分疲倦。但真的挖出了东西,情绪也很高。他记得当时还写过两句诗:“往昔歌谣原有本,白银预料藏此间”。

据手稿记载:“第二天又挖出了黑色的人骨,接着出现了一层厚厚的血砂,而当开挖进行到一半时,一组刻有‘张’字的石条赫然出现在眼前。这种种征兆似乎都预示着,宝藏就在这里。于是,在巨大的诱惑面前,挖宝开始不分昼夜地进行着。”

第一页    上一页    第3页/共5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