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代中国科技飞跃 美国惊呼20年内会被赶上(4)
边东子:现在我们走的是14楼,15楼的后面,那么三年困难时期有很多人在这,尤其到秋季,就打树叶,就做这个叶蛋白,俗名叫人造肉,主要补充点蛋白质。那么吃法就是把它和到面里头,和到什么里头,没什么味道,说老实话,没什么味道。再有,就是那个时候,几乎是家家户户都养小球藻,拿个瓶子搁上小球藻,这个小球藻,它必须得有二氧化碳,就往里吹气,所以那个时候经常隔着窗户看见大科学家在那,一本正经的,非常认真的在那往里吹气。
解说:那是一段既苍凉又温暖的记忆,应该说尽管元气大伤,政府对于知识分子,尤其是高级知识分子,还是给予了充分的照顾。1960年前后,张劲夫更频繁地出现在科学院的宿舍区。
胡亚东:从大跃进开始,不是就紧张吗?这张劲夫就盖了一个福利楼,就在现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对面那个楼,那个福利楼就开了一个饭馆,是四川饭馆我记得。那时候大跃进的时候,灯火通明一直到晚上,到晚上七八点钟就出来,到四川饭馆吃红油水饺、鱼香肉丝,那是不简单,都可以吃上。
解说:为了让科学家们振奋精神,张劲夫专门组织了一支青年义务劳动队,每逢周末,他便带领大家到生活区清理垃圾、栽树、种花。
傅祖明(地球物理学家傅承义之子):然后这儿就非常漂亮了,都是桃花啊什么的,这个地方的松墙就特别高,我记得那小时候也许我个矮,就显得特别高。不光是这,还在物理所那边修游泳池什么的等等,就是把整个的中关村的生活区,就好像弄的生机勃勃的那种感觉。
解说:1961年早春,重返理性之途的国家开始着手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1月,中共中央正式通过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并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毛泽东特别要求,调研之后,各条战线都要拿出适合于自己的政策条文。
张劲夫认为,一项适合于科学界的政策,必须让科学家满意,解决科学工作的实际需要。为了让科学家们积鬰已久的情绪得到宣泄,起草小组决定,从摸底下手,让科学家们就知识分子政策和科技政策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时值庐山会议召开后不久,毛泽东倡导的神仙会,很快便流行到了科学界。
吴明瑜:神仙会就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三不政策,当时劲夫同志在北京开了一个双周座谈会,每两个礼拜一次,把北京地区的副所长、所长,这些老科学家请在一起,谈谈天下大事,自由交换意见,沟通沟通思想。杜润生和另一个副秘书长谢欣鹤呢,在中关村蹲点做典型调查,一个化学所,一个微生物所,所以收集了很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