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扬的圣安德烈旗:一战前俄罗斯海军发展简史(3)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1547年伊凡四世举行加冕仪式,自封沙皇(音译自罗马皇帝的头衔“恺撒caesar”),表明自己要象罗马皇帝那样地行使权力。伊凡性格狂暴、手段狠毒,因此被称为“伊凡雷帝、恐怖伊凡”。

其在位时,向南并吞了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使其国家又有了第二个出海口-阿斯特拉罕,尽管只是开往波斯北部,接着又相继吞并了伏尔加河以东的诺盖汗国和巴什基尔人的地区。1581年以叶尔马克为首的哥萨克队伍开始越过乌拉尔山脉,向亚洲西伯利亚扩张。

在1558-1583年的立窝尼亚战争中,俄罗斯战败,丧失了涅瓦河口、芬兰湾南岸及纳尔瓦、亚姆、伊凡哥罗德登重要城市,失去了波罗的海出海口,而失败原因之一在于没有海军舰队。期间,伊凡雷帝1570年准备在沃洛格达建造20艘军舰,然后派往白海与波罗的海,可惜由于经济条件不成熟,未能实现。在其后的近一个世纪中,一直在为重夺波罗的海出海口而努力。

16世纪上半期仍属骑士团统治,但处于割据状态。1560年,俄军进攻立窝尼亚,击溃了骑士团。俄军的胜利,引起波兰、立陶宛、丹麦、瑞典的不安,并先后出兵立窝尼亚。1561年,瑞典占领了列维尔和爱沙尼亚北部,同年底,波兰、立陶宛占领立沃尼亚南部。伊凡决定与瑞典、丹麦言和,集中力量打击立陶宛。1564年,俄军在波洛茨克附近惨败,被迫停止进攻。1569年,波兰、立陶宛签订卢布林和约,两国合并,并联合瑞典、克里米亚汗和奥斯曼帝国,从北南两个方向夹击俄国。1571年,克里米亚汗率军一度攻入莫斯科。1582年,俄国被迫同波兰-立陶宛签订十年停战协定,放弃立窝尼亚,维持原有边界。1583年8月,俄国与瑞典签订停战协定,不仅没有得到纳尔瓦,而且把雅姆、科波里耶、伊凡城划归瑞典,俄国只留下芬兰湾岸边涅瓦河口一块不大的地方。 立沃尼亚战争以俄国的彻底失败告终,波罗的海出海口没有打通。伊凡四世火冒三丈,一气之下用手杖击毙太子。

在俄国南部,生活在扎波罗热与顿河的哥萨克从1575至1637年先后对当时土耳其的黑海沿岸与亚速海沿岸进行袭扰,期间曾攻克过卡法(今费奥多西亚)、锡诺普、特拉布松、亚速。

不过,俄国在北方海域探索倒是取得一定成绩。1648年,杰日涅夫率领6艘船第一次绕过亚洲东端,从北冰洋进入太平洋。此外,不断派兵向西伯利亚全境推进,1639年发展到西伯利亚东部的鄂霍茨克海岸,开始进犯中国黑龙江流域,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使其南下势头受阻,转而北上。到十七世纪末时,沙俄已基本上占领了整个西伯利亚地区。 总体来说,17世纪末的俄国基本属于内陆国,当时唯一的真正的港口就是阿尔汉格尔斯克(城市于1584年建造),当时的沙皇及他的继任者一直在为出海口而四处作战。

第一页    上一页    第3页/共12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第06页 第07页 第08页 第0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