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扬的圣安德烈旗:一战前俄罗斯海军发展简史(10)
在北方海域,英法舰队凭借优势兵力,袭击了港口与村落,但根本目的-摧毁阿尔汉格尔斯克没有实现,下面这段话是对其行动最好评价,“……封锁海岸的联军分舰队却胡乱攻击俄罗斯人和拉普兰人的乡村,毁坏贫苦渔民少得可怜的财产。”
克里木战争以1856年3月18日签订的巴黎和约而告终:禁止俄国在波罗的海的阿兰群岛设防,将摩尔达维亚南部划归土耳其,放弃对多瑙河各国保护,所有国家军舰都不得进入黑海,俄国只能在黑海拥有10艘小艇。俄国又一次丧失在黑海部署舰队的权利,这场战争宣告了海上装甲舰时代的即将到来。
19世纪中后期,俄海军开始在新舰种建造与探索上颇有建树:1861开始建造装甲舰“经验”号(装甲厚度115毫米),1864开始建造浅水重炮舰,1870年开始建造装甲巡洋舰,1877年在彼得堡下水了第一艘装有一个鱼雷发射管的“爆破”号雷击舰,同年又为波罗的海舰队装备了有5个鱼雷发射管的雷击巡洋舰“伊利英中尉”号。1898年,在英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大功率破冰船“叶尔马克”号用于北极探险。
1861年,海军上将布塔科夫出版了《蒸汽舰队战术摘编》,2年后又出版了《蒸汽舰队战术新编》,成为俄海军装甲舰战术的先导者。这位上将还在1872-1876年在舰艇上安排了舰艇不沉性试验。其后,他的继承者马卡洛夫海军中将在1899-1904年陆续出版了《装甲舰与非装甲舰》、《没有风帆》。
1870俄宣布废除巴黎条约,又开始在黑海部署舰队,在1877.4-1878.3的俄土战争中发挥一定作用。战争爆发时,舰队拥有岸防装甲舰2、巡洋舰5、辅助船33,另租用了10艘蒸汽帆船;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土海军则有装甲舰13、巡洋舰15、辅助船30,兵力占据绝对优势,不过表面强大最后证明往往是靠不住的。战争中,俄海军使用了撑竿水雷(是一种置于杆上、外壳带有引信的炸药包,杆子紧系在快艇艇首,水雷靠撞击或通电起爆)、拖带水雷(靠快艇的惯性力量撞击敌舰)、自航水雷(即鱼雷)。1877年5月13日(5.25),用撑竿水雷击沉土军浅水重炮舰“谢尔菲”号,4月30日(5.12),首次使用鱼雷攻击敌舰;1878年1月14日(1.26),在巴统停泊场击沉土军“因奇巴赫”号蒸汽船,这是历史上首次用鱼雷击沉军舰。在3月于圣斯蒂凡诺的和约重,俄国得到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土耳其的喀斯、巴统、阿达罕等地。俄国在巴尔干的势力得到加强,而英、德、奥匈帝国的势力遭到排挤。在英、德、奥匈强烈要求下,1878 年7 月签订柏林条约,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由奥匈帝国占领和管理;俄国占有比萨拉比亚以及黑海和里海之间的重要地带。英国同土耳其直接签订了条约,取得了地中海东部的重要战略基地塞浦路斯岛。 在战争中,年轻的海军上尉马卡洛夫开始崭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