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使级会谈:聋子间的对话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采取了敌视而不承认新中国政权的政策,但两国之间不仅存在着台湾这样的事关两国关系全局的问题,而且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说指,在中国有一些因违犯中国法律而被拘禁的美国侨民,以及朝鲜战争爆发后因侵反中国领空而被拘禁的美国军事人员,美国希望这些美国人员能够回到美国。
另一方面,在美国的一些中国侨民和留学生在得知新中国成立后欣喜若狂,迫切希望回到新中国,却遭到美国政府的阻挠和无理扣留。但在美国,以麦卡锡为首对共产党人实行全面追查,并在全美国掀起了一股驱使雇员效忠美国政府的歇斯底里狂热。如当时在美工作,在新中国成立后急于回国的钱学森给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陈叔通,表达了其回国的强烈愿望,请求祖国政府帮助他回国。
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应美国代表的要求,中美出席日内瓦会议的代表进行了四次接触和商谈。日内瓦会议后,双方在日内瓦举行领事级会谈,一直持续到1955年7月15日,但没有取得任何实质的进展。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发表声明表示,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英国、印度尼西亚和印度都通过外交渠道,或者向中国政府表达愿意在中美之间转达口信,或者表示愿意进行斡旋,或者提出了一些缓和中美关系的具体步骤建议。
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都要求美国政府做出响应的情况下,美国于1955年7月13日通过英国向中国提出了中美双方各派一名大使级代表在日内瓦举行会谈的建议。经过磋商,中美双方确定将原来在日内瓦进行了将近一年的领事级会谈升格到大使级。
中国对会谈采取积极的态度,对会谈确定了明确的方针:争取通过这个会谈解决一些问题,并为中美之间和缓和消除台湾地区紧张局势的高一级谈判做准备;在会谈中既要有坚定的立场,也要有协商和解的态度。
1955年8月1日中美大使级会谈在日内瓦开始。中方的第一任谈判代表是中国驻波兰大使王炳南,美方的第一任谈判代表是美国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尤·阿·约翰逊。会谈开始后,经中国政府提议,双方确定了两项议程,一是“双方平民回国问题”,二是“双方有所争执的其他实际问题”。在第二项议程下,双方可以提出它认为应予以讨论的涉及到中美关系的问题。
第一项议程是中美双方在日内瓦领事级谈判没有解决的问题,也是促成双方在日内瓦接触和大使级会谈的直接原因。为了推动会谈取得成就,在谈判开始的前一天,中国最高法院军事法庭按照中国的法律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