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第一豪门盛宣怀家族的后人们(4)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婚后他们和母亲孙用慧住在一起,在万航渡路的一处大花园洋房里过着闲适而优雅的生活。常常有亲戚朋友来玩,大家就常在大客厅或是花园里喝茶、打牌。

然而到了20世纪50年代,社会天翻地覆的变化,使得九岁就当上了百万富翁的盛毓邮,变成了一个“无产者”!他只得重新开始自我奋斗,为养家糊口而奔波。他退掉了花园洋房,把妻儿安排到丈人家,自己去香港、新加坡工作,其间做过生意,也当过中学教师。1960年,已经先期到达东京的盛毓度先生创办了留园饭店,需要一个帮手,请他前来协助经理洋人客户,于是他从新加坡来到东京,加入了餐饮业。经营餐饮业非常辛苦,每天都是早出晚归……这时候,谁能想象得出,他就是当年盛宫保的孙子、英国留学生、九岁时就有了百万身价的人!

一切都是今非昔比了,好在苍天不负苦心人,不几年,他开拓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1960年代初,毓邮的妻子任芷芳带着三个孩子也来到了日本。1968年,两夫妻面对现实,仿照旅日老华侨的“刀工”(世称旅日华侨三把刀:菜刀、剪刀、剃头刀),开办了一家很小的新亚饭店。这期间,他们能上也能下,精心布置,日夜苦干,聘请了沪帮名厨吴国祥掌厨,很快,他们新亚的酱猪蹄、红烧划水、明虾豆腐、红烧排翅……不胫而走,他们的小笼包子,皮薄馅嫩,咬开来一包汤汁,很受市民的欢迎。后来他们的店面不断扩大,又开设了分店,直至现在,已经发展为七层楼面的新亚饭店,地点在距离东京塔不远东御城门。

他们的儿子盛承洪和盛承兴都是美国留学生,留学生活也是艰苦奋斗,他们自知父母赚钱不容易,业余时间就去打工。盛承洪至今还记得他1960年代在美国餐馆洗碗每小时一美元,为旅馆擦窗每小时两美元……

盛毓邮不愧为大家之后,不仅能屈能伸,白手起家,一切从头做起,而且还做得别有特色。他有几样至今为人所称道的“壮举”。

其一是首创中国人不洗碗的店规,凡到他的饭店来打工的中国人,都被安排做其他工作,洗碗的事用毓邮的话来说是“让日本人洗去!”

其二是首创中国留学生每小时工作一千日元的规矩。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国内赴日留学大潮涌起,绝大多数留学生靠业余在餐馆洗碗端盘子,来维持学业和生活。人家店里的留学生工资一般都是每小时八百日元,而他考虑到留学生们很辛苦,毅然做出决定,每人每小时一千日元,而且最多时用了二十多个留学生。其实他店里已有不少固定的职工,本不需要那么多学生来打杂的,他完全出于帮助学生们的一番好意。来打工的小伙子们自发组织起来成立篮球队,这又触动他那根几十年前热爱体育的“神经”,立即拍胸脯:“你们组织篮球队,我给你们买队服!”……小伙子们惊讶得都愣住了: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老板呀!管吃、管工资,还管打球、队服,这真是标准的“海外奇谈”了!所以在他店里打工的留学生,无不有一种回家了的感觉,大家无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形成了很好的氛围。他们从语言学校毕业后,一个个都考进了名牌大学,现在都已成家立业,各奔前程了。

第一页    上一页    第4页/共5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