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第一豪门盛宣怀家族的后人们(2)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不要进去,而要走那旁边的小弄堂,进来向左拐,然后再向右拐,然后再向右拐,一定要找到后门,反正您若找不到号码就问问人家……”

当我走上他那摇摇晃晃的、阴暗而逼仄的小木楼梯时,才明白他的处境,那是一个躲在闹市一隅的、几乎是个被遗忘了的角落。回想起以前看到的,从外国报刊上翻拍下来的静安寺道台花园的照片,再举手叩开那扇亭子间的小门,豁然洞开中的邵先生,简直是位历史导师了。

在谈到这“风水”在“转”的过程时,邵先生讲了很多场景。他故意把悲凉的故事说得“味淡”一些,可笑一些,尽可能不让听者陷入伤心。他说1950年代,国家要把时代书局公私合营,或者派一名党员干部进来当领导,那时书局已与有关银行家共同主持,银行家们不同意合营或让党员干部来当第一把手。那时时代书局很有特色,出版马列主义的书,也出纯文艺作品。“但不晓得怎么回事,后来有人在人民日报副刊上写文章骂我们书店,一周一篇长文,都是半版或整版的大块文章。他们这么一骂,我们的书店名声就坏了,办不下去了,只好乖乖地交给国家”。

讲到他父亲邵洵美到了晚年,肺气肿病很严重,家里被抄得家徒四壁,又被扫地出门,曾住在原先邵祖丞“顶”下来的一间房子里,父子俩一个睡床上,一个睡地上,相依为命。那时多亏华东师大的施蛰存先生,每月寄五十元钱来,等于救老爸一命。“没想到后来,姚文元居然也救过我父一次。那是‘文革’以后揭批‘四人帮’时,报纸上登出了姚文元的十大罪状,其中一条是包庇邵洵美。说是1968年,北京的红卫兵本来要把我父亲从上海拖到北京去批斗的,不晓得怎么搞的,居然是姚文元出来制止的,红卫兵没得逞,就是这么‘包庇’了一回。其实那时我父亲都病得快要不行了……”

讲别人还能具体,讲到他本人,总是一带而过。“我嘛,历史反革命,是沾了我父亲的‘光’,1950年代我父亲被抓进去时,我也倒霉了,发配农村劳动改造三年零两个月。我父亲放出来了,我也可以回家了。‘文革’中亦是批斗对象,扫地出门……”说到这里他不再深入下去。他不跟你谈细节,或许一扯开的话,“味淡”的气氛就会被破坏了。话头一转讲到他的亲戚:“我的情况还算是好的吧,命没有送掉。我的一个表嫂,‘文革’中从济南回上海,正碰上聂元梓组织什么‘南下兵团’南下上海点火,叫火车上出身不好的人都前去报到,我表嫂人老实,也去报到了,结果一车厢的‘牛鬼’,都被红卫兵用铜头皮带打死了,家属去认尸时几乎认不出了,还是从那只在瑞士定做的手表上认出来的。”

第一页    上一页    第2页/共5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