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为何下一个奇怪命令“挽救”了敌军(7)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从敦刻尔克到英国有3条航线,但由于德军的炮火封锁,惟一能够使用的只有y航线,全程近76海里,需要6小时到达英国。y航线航程是原计划的2倍多,要想撤出同样多的人,就得需要2倍以上的船只。兵多船少,成为大撤退行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焦急的英国人顾不上保守秘密,在无线电广播里大声向全国呼吁,号召所有拥有船只的人都来加入撤运联军的舰队。数以千计的民众驾驶着各式各样的船只闻讯赶来——一支奇形怪状的舰队很快在英国东南部港口汇集起来。舰队中有政府征用的船只,但更多的则是自发前去运送部队的民众,他们没有登记过,也没有接到过任何命令。在这支“无敌舰队”中有:银行家、医生、出租汽车司机、码头工人、工程师、渔民、游艇驾驶员……许多人穿着破旧的衣衫,脚蹬破口的鞋子,浑身让风雨和海水弄得湿淋淋的,饥肠辘辘地坚守在彻骨的海风中。暗夜中,他们“边靠猜测边靠上帝”地航行着。

此时,在敦刻尔克海滩,撤退同时进行。成千上万的士兵排成一行行,50人编为一组,他们站在沙滩上,站在没踝、没膝、齐胸的海水里,等候救援船只。

大撤退开始的当天,正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为大撤退祈祷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感动地说:“我坐在唱诗班的位置上,能感觉到民众有害怕的心情,不是怕死,不是怕伤,或者怕物资损失,而是怕英国被战败和最后灭亡。”

大撤退的航线尽管处于德国空军的空中威胁下,但是却没有德军炮火的封锁,相对比较安全。敦刻尔克撤退后海滩上到处留下联军士兵的尸体和破损的装备

在英国和法国民众的支持下,联军从敦刻尔克撤退的速度越来越快:

5月28日,撤走了17804人;

29日,撤走了47310人;

30日,撤走了53823人;

5月31日与6月1日,两天撤走了132000人。

至6月4日14时23分大撤退结束,联军共从敦刻尔克撤走了338226名官兵,为以后取得战争的胜利保存了巨大的有生力量。英法民众和联军共同创造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奇迹”,也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就这样,希特勒的一个奇怪的命令,让英国人创造了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希特勒为什么要下达这样一个奇怪的命令

希特勒为什么违反军事常识,在最为关键的时刻,下达这样一个停止前进的命令呢?他没有对自己的命令做过多的解释。于是,战后人们一直在猜想答案,或许这就是这个问题的迷人之处吧。

可能有三种因素促使希特勒下达了这个命令。

第一页    上一页    第7页/共9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第06页 第07页 第08页 第09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