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发!E卡口腾龙B011镜头对比评测(5)
值得注意的是,腾龙B011在长焦端时还能拥有最近50mm的对焦距离以及1:3.7的放大倍率。这个性能虽然不可能与真正的微距镜头相比,但实际上也算拥有了一定的特写近拍能力。比如我之前在博客中曾经写过一篇有关魅族MX手机到站的报道,其中使用的照片就全部都是用索尼NEX-C3与腾龙B011组合完成的。对于这种要求不是很严格的特写画面,我们有时候也可以使用腾龙B011镜头来救救急。
“既然今天风和日丽,那么拿着手头的索尼NEX-C3相机与最新款腾龙18-200mm F/3.5-6.3 DiⅢ VC(代号B011)镜头出门拍摄一点样张是必须的了。正愁去哪里可以拍摄一些新鲜的题材,突然想起父母家对面的世博园区里有一个自己尚未去过的中式园林,那边应该可以拍摄到不少漂亮的画面吧。于是,先把车停到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地下的停车场(停车费每次只要10元,价格公道),然后出门一路向东而行。。。”
这是我最近一篇博客的开篇。在这篇博客中,我详细记述了采用索尼NEX-C3
(参数
图片
文章)与腾龙B011在世博园区里进行外拍的场景,也谈到了我使用这套组合的一些感受。同时,我也放出了一些相关样张的100%局部裁切图,以方便网友们了解B011的画质(包括长焦端的边缘色散、紫边问题)。对于这次外拍的详细情况,请大家访问:
《带上索尼NEX和腾龙B011探访神秘小园》
很显然,我对于腾龙推出的第一款E卡口微单镜头的态度是正面肯定的。这枚镜头不光在维持了原厂镜头相同规格的前提下,把体积做的更加小巧便携,同时还能拥有与原厂镜头相等的画面品质。对于腾龙B011,我还要对大家补充几点包括:
1、腾龙很显然对他们第一枚E卡口镜头用心设计,比如以往我们玩这样的大变焦比镜头会发现镜筒容易松松跨跨(包括原厂头),特别是在镜头向上回收焦段时镜筒可能会因为自重关系而一下子自己掉落下来。但是腾龙B011的镜筒阻尼感设计的非常不错,顺滑而又稳扎,即使是直立机身回收镜头也能够很好的控制住回收速度,手感非常舒适;
2、由于采用了特殊的步进马达,因此该镜头在连续对焦时取景画面会产生波动现象。这并不是故障(不影响拍摄照片结果)但第一次看到时有些骇人(视频录制时AF不会有此问题),厂商已经将此项写在catalog和说明书上,不过我由于我平时不用AF-C,因此倒也不觉得什么;
3、该镜头的VC开关与索尼原厂镜头的OSS开关一样都是需要在机身菜单内打开和关闭,实际效果也一样。另外,静音马达的确很静,录制视频几乎完全听不到马达AF噪音。
目前,索尼原厂SEL18200的售价大约是6000元人民币,而腾龙B011的定价预计在5300元上下。尽管价格要比原厂便宜好几百,尽管画面品质和性能相等且更小巧便携,但我想腾龙B011的价格正如很多网友所说的——的确要比我们想象中的“副厂”镜头常规定价要高。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从腾龙60周年纪念款镜头开始,腾龙镜头就开始大打“技术牌”,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形象,原来副厂头不都只是便宜而且也有高新技术。而腾龙B011其实在小小的镜头中融合了腾龙的诸多尖端技术(比如最拿手的大变焦比镜头组、步进马达、新VC等),加之全金属的镜筒等用料,因此产品定位并非廉价头;另一方面,由于索尼NEX镜头的销售方兴未艾,而SEL18200镜头的使用者更少,腾龙方面第一批B011镜头的产量并不会很大,因此制造成本暂时会相对较高,这也是产品单价较高的原因之一。当然,从我个人角度来看,以腾龙B011的画质和做工,该镜头如果未来能把价格降低到4XXX则是相对理想的。
另外,正如我之前所说,腾龙B011出现的意义不仅仅是一款新镜头,更是代表着腾龙从此正式加入索尼微单阵营,代表着E卡口规范真正被一个世界级大厂所认同。而我们也希望腾龙与索尼的深度合作,能够让我们看到APS-C幅面微单产品镜头进一步小型化的可能——毕竟,镜头体积问题一直是包括索尼、三星甚至明年富士在内各家APS-C幅面微单企业面对奥林巴斯、松下M4/3阵营心中永远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