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 Galaxy Nexus 及 Android 4.0 Ice Cream Sandwich 评测(3)
设定
系统设定(广东话)
接下来就到最复杂的设定部份。老实说设定一向是 Android 最让新使用者却步的一环,因为项目数量太多,一开始要找到想设定的项目实在有点困难。针对这个问题,Android 4.0 虽然并不能完全解决,但还是作出了少许改进,使用分隔线的方法将不同类别的设定分开(共分为无线、装置、个人及系统四大类),方便使用者寻找。
在无线设定下我们可以找到新增的数据用量设定,这部份除了可以看到自己使用了多少资料外,也可以进行一些设定,包括在目录键可以设定使否使用漫游和限制背景资料,以及是否在流量表中包含 Wi-Fi 的流量-- 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如果在不知情下包括 / 撇除了 Wi-Fi 的数据的话,是很容易会用过量的。然后我们可以设定是否在使用到一定程度后作出警告或直接关掉数据,而设定的方法也很简单易明。另外在下方我们可以看到所有有使用过网络的程序和其使用量,再按进去的话,甚至可以看到该程序的前景和背景资料用量,然后因应需要设定是否只容许其只在 Wi-Fi 下启用背景资料。
系统设定(国语)
在移动网络分享方面,除了已有的 USB 和 Wi-Fi 分享外,ICS 上也新增了利用蓝牙分享网络的功能,提供了更大弹性之余,也免除了利用第三方蓝牙分享程序的需要。另外,Galaxy Nexus 也有支持到 Wi-Fi Direct 功能,当然,要使用此功能还是会强制关闭Wi-Fi 的。有关无线设定最后要提的,当然就是卖点之一的 Android Beam,使用 NFC 来传输像链接之类的小数据(NFC 芯片被安排在电池内),在测试下也可以看到反应非常敏捷,而且传输前也会要用户点按屏幕确定,避免误传。
接下来就到装置设定的部分。这部分的设定包括了音效、显示、储存空间、电池和应用程序五项,在音量设定方面的改变并不是很多,除了采用了一批全新的预设铃声外,就只有改变了触控音效而已 -- 可是在改变后,那个音量小得要戴上耳道式耳机才听得到 orz。显示设置同样只有小改变,加入了桌布设定(这也是在主界面长按可以找到的唯一功能)和系统字体大小的设定,由小至特大共有四个大小选择,预设为中等大小。
存取空间设定是一个由 Honeycomb 移植过来的项目,除了以不同分类显示使用了的储存量外,大部份项目都可以按进去进行管理,例如:按图片和影片就可以跳到图片库;按下载会进入下载项目;而其他就会显示应用程序除本体外的资料占用了多少空间;而且可以多选清除。最后按目录键就会显示 USB 计算机联机的设定,当然在 Galaxy Nexus 上,我们知道其因为没有外接存取界面所以不支持 USB Mass Storage 的功能,只能使用 MTP 协议(Mac 使用者需先下载 Media Transfer 程序,真麻烦)。相对来说,由「关于手机」中分离出来的电池设定就简单得多,除了以往都由的图表外,就只是使用了同一个界面,用百份比的单位来显示电池剩余量而已。
在个人设定的部份,比较值得一提的就是安全性 -- 重点当然就在脸孔解锁上,这个在第一次示范时曾经失效的功能,其实并不是想象中的差劲,至少我们在大部份时间都可以成功辨认到自己的脸孔;不过戴眼镜的朋友就要注意不要换或者摘下眼镜-- 我们就试过在没有眼镜的情况下不能被认出。此外,在按电源键开机前最好先把手机面向自己,因为大约一秒多内找不到使用者的脸的话,手机就已经会转到密码 / 图形解锁的后备方案。
除了一堆解锁方法外,较令人惊喜是加入了不设解锁画面的选项,让大家可以像以前用 WM 手机一样,一按电源键就可以使用。此外,这部份加入了自动锁定选项,可以设定在屏幕逾时关闭后,再过一定时间才将手机锁上;而由 Honeycomb 移植的装置加密功能也可以再这部份找到,同样地在加密以后,需要将进行原厂设定才可以解除。最后要提的,就是对是否允许非 Market 程序安装的选项,也被转移到安全性设定去了。
图集: Samsung Galaxy Nexus: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