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 波音 787 首航成功,香港欢迎您!一起动眼看吧!(2)
简单介绍
现场所见的为 787-8,它的总长度为 56.7 米(相等于约 5 架 Volvo Super Olympian 巴士)、总阔度为 60.2 米(约 24 架上述巴士)、总高度为 16.5 米(约 4 架上述巴士)。以 ANA 的国内航线规格来说,它最多能乘载 300 人、货仓的载重量则为 16 吨左右。其次,它的巡航速度为 0.85 马赫(约每小时 1040 公里)、在最高负重量下最大航距约为 11,000 公里(日本成田国际机场飞到美国西岸的距离),最高飞行高度为 13,000 米(约 42,000 呎)。其实这个系列还有 787-9 的型号(如无意外将会由纽西兰航空首航),想知道两者分别的话,可以看看下面这张来自 ANA 787 专页的图片。
另外,其实这架飞机跟日本是不无关系的。整架 787 有 35% 是由日本公司(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和 Toray 株式会社)参与制造和组装,包括了前机身(Forward fuselage)、机翼和制造物料。另外的 35% 则由波音制造,而最后的 30% 则由其他制造商参与。
设计、外观
就整体设计而言,787 的外观其实也不外乎一架寻常的波音民航机,就连全日空的 Executive Vice President 兼 CIO 冈田启介先生(Keisuke Okada)也在访问中说出同样的心声。不过细心留意一下,它机鼻的设计有别于大部分的现代波音飞机,例如 737 和 777 的机鼻是向正中间尖,而 787 的机鼻则是向下尖,与它的前辈 757 有点相似,只是比较圆滑而已。而驾驶室的窗口也是经过重新设计,737、747、757 和 777 等飞机的驾驶室窗口一向由六块玻璃组成,而 787 的则由四块玻璃组成,形状与其他前辈不同;而且它占机鼻的比例更大,从驾驶室向外看的可视角度更大。另外,客舱的窗口也较其他机种大,冈田先生说,就算坐在客舱中央也能轻易地看到窗外的景色。
机翼
我们早前就见识过 787 的机翼有多耐弯了,而在现场所见,机翼在空中的弯度很大;即使在正常的状态下,它向上弯的弧度依然是较其他机种高的,予人的印象就是:弯得很像一架滑翔机。或许这是因为它那对与主翼一体代的小翼(Winglet)特别尖和向后弯了吧(不过弯得来也不失美态)另外,机翼使用了复合物料来制造,也让到它的展弦比(Aspect Ratio)比其他飞机更大,能有燃油效率地飞得更快,让巡航速度达 0.85 马赫(约每小时 1040 公里)。
引擎
它配备了 Rolls Royce 的 Trent 1000 引擎。或许大家都发现了引擎的尾部是呈锯齿形,官方就它的功用的解释就是用作减少震动波所造成的噪音,让到客舱更宁静,还声称比同级飞机的「噪音足印」少 60%。
驾驶室
虽然是次访问没有机会走进 787 的内部观看一番,不过驾驶室有某些新技术倒是值得一提,例如机师面前的抬头显示器(Head-up Display)。这项新技术本身是为了军用飞机来开发的(就是波音 F-18 等战机用来瞄准敌机的前置显示器),作用就是将本身会显示在传统仪表上的重要信息,例如机身倾斜度、航速、高度和地平线等直接显示在机师的面前,省却向上向下看的麻烦,也让到机师能更专心地操作(特别是起飞和降落)。而且,它还可以在低能见度的时候,用线条模拟跑道的轮廓,引导机师安全降落。两位机师也在访问中说他们很喜欢这个新增的显示器,认为它很方便,有助飞行操作。另外,我们亦都打趣一问:「有了抬头显示器之后,您们有驾驶战斗机的感觉吗?」两位都笑了,回应说:「哈哈,不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