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磊的“养猪们”(3)
门户平台的可行性
说起建立平台,作为四大门户之一的网易,第一个考虑的也许就是“门户平台”。
网易依靠邮箱赚到了第一桶金,依靠门户在纳斯达克上市,依靠网络游戏力挽狂澜。现在,网易收入的近90%被网络游戏收入占据着,但网易从不曾放弃门户。网易当然明白,只有掌握了门口才有话语权,也只有拥有了话语权,网易那些精美的产品(尤其是网络游戏)才有机会被更多的用户所知晓。
网易新闻一直是Web上的门户老四,但是在移动平台,网易新闻则是不甘落后,网易门户今年3月宣布发力移动新闻领域,并发布了基于iPhone、Android和Symbian智能手机的新闻客户端软件。在刚刚过去的八月底,网易新闻手机客户端在产品发布不足五个月之后,宣布用户下载和安装量突破了两百万,其中主要来自iPhone和Android平台的智能手机用户。
最近的数据显示,从移动互联网用户主要使用的应用程序分布来看,新闻生活类应用所占比达到19%,从手机阅读用户经常阅读的内容分类来看,报纸及咨询是用户主要阅读的内容种类,通过手机阅读资讯已经是移动互联网用户经常使用的手机功能之一。
而通过对比苹果中国区中App Store今年4月份至7月份新闻类应用数量占比也可以看出,苹果中国区App Store新闻类应用的所占比重正在缓慢增加,由4月的2.62%提高到7月的2.82%。
随着信息膨胀,用户更习惯通过客户端产品主动获取信息。包括门户网站在内的“传统媒体”(这里的“传统媒体”指的是移动互联网之前的媒体)为提高客户体验,增加用户粘性,纷纷推出手机客户端等类产品。
各大门户对于手机应用的竞争也因为App的特点而更加惨烈。App的安装成本高,卸载成本低。用户体验差的应用卸载率非常高,且二次安装的可能性非常低。而App的封闭性决定着用户不能像PC上一样自由切换与各门户之间,这意味着这几家新闻门户平分天下的局面不会在手机上出现,市场领先者的市场份额往往高出对手很多。
目前看来,移动门户的竞争也远远没有分出胜负,App不像弹窗那么容易推广,用户群体决定了App的下载量。即使是像腾讯这样“无所不在”的企业,也难以只凭借QQ“一招鲜,吃遍天”了,因此,虽然习惯跟随的网易这次赶了个早,但要想一战而定却也为时尚早。
不说因为社交媒体的出现门户时代已一去不回,就算是在移动互联网门户的竞争也不过刚刚开始,因此,想要单单凭借媒体属性建立起自己的“媒体平台”恐怕还不太可取。
平台三岔口
万丈高楼平地起,想要建立起自己的平台,对于网易这种以产品为导向的公司怎样选择一个适合的产品作为平台的“地基”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既然“媒体平台”似乎不太可行,最赚钱的网络游戏似乎是最好的选择了。今年9月,网易iTown游戏平台继百万奖金征集游戏作品以后,又开启了百万资助基金计划,将针对有实力的第三方开发团队,进行团队无偿资金援助,帮助第三方开发者实现零成本游戏开发梦,试图聚拢第三方开发者建立自己的游戏平台。尽管网易的游戏开发能力毋庸置疑,但建立游戏平台自己本身的研发能力并非最重要的,更何况在游戏这个人人皆知的钱袋子面前,几乎人人都想分一杯羹,竞争的激烈可想而知,各种游戏平台也早已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网易再想建立游戏平台,脱颖而出的可能性并不大。
最近凶猛来袭的移动互联网上似乎也有文章可做。有业内人士说:“阅读与音乐将在移动互联网重换新生”,移动互联网音乐因为高昂的上网费用暂时机会不大,如此说来利用移动阅读建立起自己的平台貌似也是不错的主意,今年9月,网易阅读iPhone版手机客户端正式上线。iPhone版手机客户端上延展了网易阅读的社交化尝试,用户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心仪的文章,随时可以评论、转发或者收藏起来,还能将自己有感触的内容随时随地分享到微博、SNS、邮箱等等,与好友互动分享。但移动阅读要想真正建立起平台已经稳定的盈利模式却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更何况在移动互联网这块处女地上变数太大,网易也没有明显的优势,将宝全部压在这却有些过于冒险。
其他诸如的电子商务、微博甚至是视频平台也并非网易所长,门户属性虽说很重要,但在社交媒体当道的今天,想要单靠媒体属性建立平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从邮箱开始的故事
与其去选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也许一个电子邮箱平台是最适合网易的,就像QQ至于腾讯,电子邮箱对于网易的意义不言而喻,既然腾讯能够凭借一款即时通讯软件建立起企鹅帝国,网易为什么不能凭借电子邮箱做到呢。
网易的所有业务中,最赚钱的是网络游戏,但老的互联网人眼中,网易留给他们最早的印象却是邮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没有电子邮箱就没有网易。
网易这家市值54亿的互联网公司的故事正是从邮箱开始的。
网易成立初期,BBS以及个人主页服务好不热闹,但却缺乏有效地盈利模式。1994年从中科院高能所同学那里要的一个账号让丁磊第一次登录Internet。在丁磊迷茫之时,Hotmail出现在了他眼中。在当时,网易准备借10万美元买一套Hotmail系统,在中国建免费邮箱站点。但当时的Hotmail却高傲的很,先说不卖,后来又答复280万美元一套,另外加收每小时2000美元的安装费,如此高昂的价格自然不是创业初期的网易负担的起的。
于是,搞技术出身的丁磊自然而然的想到要自己研发邮件系统, 1997年,丁磊在网易BBS认识了一个叫做陈磊华的男人,这个当时还是华南理工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被丁磊邀请到网易兼职,并在合作之前就说好两人一起开发“分布式免费邮件系统” ,陈磊华将获得20%的利益。1998年3月,163.net正式运行,但作为国内第一个全中文界面的电子邮件系统,网易在开始售卖这一软件初期,却处处碰壁,以至于最困难的时候只有2万元资金可以利用。
好在这时,微软斥资收购了免费电子邮件服务商Hotmail的消息曲线拯救了丁磊和网易,微软的举动似乎让广州电信相信免费电子邮件服务是有利可图的,于是找到了丁磊曾推销过的“分布式免费邮件系统”,并提出收购要求,而丁磊的想法是合作提供邮件服务,最后以20万元成交。
通过与广州电信这一次交易,网易借机打开了突破口,又先后成功地把免费邮件系统卖给了如188.net、990.net、371.net等其他用户。这一年中,搞技术出身的丁磊仍不改事事喜欢亲力亲为的本性,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支撑起整个公司的运营,既是老板,又是销售员,到1998年年底,只有8个人的网易竟然有了500万元的利润。
至今,网易邮箱自1997年来已经运营14年,旗下包括八个电子邮箱产品。今年8月,网易宣布,2011年二季度邮箱有效用户新增4000万,用户总数突破4亿。网易邮件事业部副总经理莫子睿表示,近两个季度网易邮箱用户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超行业平均水平。尽管最近受到QQ邮箱的挑战,网易邮箱在国内邮箱市场的地位仍然是毋庸置疑的。丁磊更是在近期透露,苹果即将推出的iPhone5中,行货版本默认的邮箱将是网易的163邮箱。
遗失的“平台”
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是平台。而大多数互联网公司建立平台的步骤都是先从一项用户数量众多的核心业务开始的,比如腾讯的QQ,百度的搜索引擎,新浪的微博以及Facebook的SNS服务。以上每一项业务都有着上亿的用户量,而这些公司也正是靠着这众多的用户才能从激烈的战争中脱颖而出,建立起了自己的平台。换句话说,任何用户量足够多的业务都是有成为平台潜质的。
谷歌、微软和雅虎,这三大公司通过Gmail、Hotmail和Yahoo Mail这三大电子邮箱服务统治了互联网电子邮箱。而电子邮箱这项业务对于他们来说也是至关重要,即使是谷歌有搜索引擎,微软有操作系统,雅虎江河日下。
根据comScore调查显示,Gmail去年12月独立用户访问量达1.765亿。排在谷歌之前的是微软的Windows Live Hotmail和雅虎的电子邮件服务,去年12月独立用户访问量分为3.692亿和3.037亿。
但有趣的是,作为互联网最早的业务之一,也是现在用户最多数量的最多的业务之一,电子邮箱业务也对这些公司如此重要,却从来没有成为过真正意义上的平台。也没有任何公司完全凭借电子邮箱业务成长为互联网行业的巨头,建立起电邮平台。“电邮平台”似乎是互联网世界中那遗失的平台。
世界上三大邮箱巨头分别是谷歌、雅虎以及微软。三家都是非常优秀的互联网企业,邮箱用户众多,但谷歌靠的是强大的搜索引擎,微软自不必说windows系统在PC端谁与争锋,江河日下的雅虎也更多靠门户的媒体属性,并没有将邮箱建立成平台。
尽管三大邮箱都非各自的核心业务,但三家公司对于邮箱的利用,要比网易深入许多,仔细观察谷歌对于邮箱的“开发”对于网易建立起自己的邮箱平台也许可以起到借鉴作用。
Alexa能够提供一个网站各个部分用户访问量的估算,凭此我们能够得知邮箱的重要性。通过Alexa的数据中我们能够发现,Gmail占到了Google.com流量的23%;Hotmail占到了Live.com流量中的39%;Yahoo Mail占到了Yahoo.com流量中的20%。需要注意的是,用来做电子邮箱的子域名在这三大公司的所有子域名流量排名中都很靠前甚至排到了第一。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没有电子邮箱业务,对这些公司将是多大的打击。
自从即时通讯软件出现以来,人们经常宣称电子邮箱即将会消亡。然而通过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我们对电子邮箱的依赖并没有因为即时通讯软件的出现而减少太多,至少短时间内,电子邮件业务对于大公司来说仍然是极其重要的,如果在一定程度上失去电子邮箱业务,即使对于谷歌来说也是一场灾难。因此,在电子邮箱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平台并非不可能,只不过需要找到正确且适合自己的方式。
Gmail是怎样做的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总是喜欢参考同类型成功企业的经验。下面让我们看看世界上最伟大的互联网企业之一、世界三大电子邮件服务提供商之一——谷歌是如何经营其邮箱业务的,看看谷歌的方法是否适合网易。
包括谷歌在内的拥有强大电子邮件业务的大公司期望从大量电子邮箱用户和邮箱流量中得到更多的利益,比如搭建一个可以为他们吸引用户使用其他业务的平台。
在SNS来势汹汹的今天,谷歌跟雅虎尝试性的将电子邮件与SNS平台结合,以构建电邮平台。2010年2月,谷歌发布了一款名为Google Buzz的新产品,用户将可以直接在Gmail内分享信息、连接和照片。另外,谷歌还发布了一系列用于Android智能手机的新型社交网络功能。此前雅虎也进行过类似尝试,将社交网络功能加入到雅虎邮箱中,以追赶Facebook在社交网络领域的成功。但遗憾的是,谷歌的SNS邮箱计划似乎并不成功,现在的重点也更多的关注到Google+上面了。
云计算概念的出现,有时会给人们误导,认为互联网的真谛是AaaS(all-as-a-service),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有些产品除了可以作为服务出售,还可以尝试将其从产品升级为平台,比如电子邮箱业务。
着名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今年9月发布报告称,谷歌Gmail电子邮箱现已成为企业电邮主流,谷歌同微软竞争激烈使得第三者难以插足云企业电邮市场。Gartner分析师马修-凯因表示,“过去五年里,谷歌Gmail邮箱发展成为微软Exchange等电邮强劲对手。云电子邮件服务占整个企业邮箱市场3%至4%,谷歌Gmail邮箱在企业邮箱市场整体份额大约为1%,但在企业云电子邮件市场的份额已经接近一半。”
不难看出,电子邮件公司对于企业邮箱市场的争夺可说是异常激烈的,谷歌针对微软Exchange发布了让企业用户顺畅地从Exchange转向使用GoogleApps(Google Apps是谷歌在线应用服务,专门针对在线的一些应用比如Gmail)的工具。其他电子邮件服务商如NovellGroupWise和IBMLotusNotes/Domino等在内的产品都已经渐渐淡出主流。思科更是关闭了云电子邮件业务,VMware的Zimbra也开始重新专注这一领域。
Google 的域名邮箱是 Google 强大的企业套件服务的其中一项,Google 企业套件中除了包括域名邮箱之外,还包括Google文档,Google日历,Google协作平台,GTalk以及移动版企业套件共六大功能。Google 的企业套件服务为大中小企业带来便利和提升办公效率,而邮箱仅仅是这一整套服务中起作用的一个部分。显然,对于企业邮箱来说,谷歌从不曾想把它变成平台。
但对于更重要的个人邮箱市场却显得有些迷茫,包括谷歌在内的三家电子邮件公司都只是将电子邮件当做一项服务来卖,而非构建一个平台。
对于谷歌来说,企业邮箱是作为产品和服务来卖的,赚得是各家公司的真金白银,对于个人邮箱则是利用广告词服务扫描邮件内容以显示特定的广告来营利。
谷歌毫无疑问是伟大的互联网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三家电子邮件服务商之一,但谷歌的经验并不见得适合网易,尽管两家公司都拥有着数目庞大的电子邮箱用户,但他们之间却也存在着本质的差别,无论是已有的资源亦或是现阶段的需求,最重要的是,谷歌是一家技术型公司,而网易在注重技术的同时更关注产品的“艺术性”。
“小资”网易
也许是因为对于完美产品近乎偏执的渴求,网易留给人们的印象也经常带有一丝“小资情调”,无论是网易在杭州的研发中心还是网易北京总部各个会议室以金木水火土作为标识,更别说网易赖以生存的各项产品,都带着那么一丝精致与写意。
丁磊与王志东、张朝阳被称为“网络三剑客”,但丁磊大多数时却没有一般剑客所具备的“杀气”,总是留给别人一副笑呵呵老好人的印象,但最近,一向低调的网易突然打破沉默向淘宝开炮的,而始作俑者就是网易一款名为“印象派”的“小资产品”。
网易印象派是用户通过网络上传、存储、管理高质量原始尺寸的照片,与他人共享并且可以随时冲印输出或制作成各种影响产品的电子商务模式。用户上传自己的照片,挑选网易提供的模板,几天后,印有用户照片的杯子、影册、电脑包、时尚抱枕和多彩丝巾等具有设计感的物品就被物流人员送到用户手里。
2011年9月23日,网易发布声明称,淘宝网创意站涉嫌在页面设计、slogan以及近期的活动营销等方面抄袭网易旗下个性印品和礼物定制品平台印象派。
网易的业务组成网络游戏占了绝大部分,除此之外,作为四大门户之一网易自然也涉足多个领域,但如果仔细观察的话不难发现,除了核心业务网络游戏外,网易涉足的领域大多是比较“蓝海”的市场,且无不透露着“小资情调”。在视频领域中,当所有人为了影视剧版权杀红了眼时,网易却推出了自主拍摄的微视频;当所有人对电商的巨大利益而眼红时,网易却不卖3C、不卖百货,而是用电子商务做数码打印;当腾讯、搜狐对新浪微博羡慕嫉妒恨时,网易却悄无声息的内侧起自己的轻博客LOFTER(尽管网易也有微博,但显然丁磊并没有与新浪和腾讯一决雌雄的意思,仅仅是作为门户标配而出现的)。
网易推出的轻博客Lofter于今年8月下旬开始内测,LOFTER原意为LOFT的爱好者,泛指“一群追求时尚、崇尚空间和自由感的年轻人”,网易将其产品定名为“LOFTER”,取义“热爱记录生活、追求时尚品质、崇尚自由空间”,旨在为这一目标群体,打造一个专注兴趣、分享创作的展示平台。口号为“专注兴趣,分享创作”。
网易现在无疑是一家以产品为主的互联网公司,不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平台,只依靠一个个产品就能坐稳中国四大门户的宝座,网易依靠的只是他产品的“精致”。
今年9月,网易阅读iPhone版手机客户端正式上线。这是一款图文并茂的资讯聚合类阅读应用。而这款应用的诸多特性,如单手便捷操控、横竖屏切换、SNS分享模式、离线阅读管理等无不体现了网易的“精致”。
网易一直是一个注重细节的公司,也是以人为本的公司,网易的产品十分注重用户的体验,也都非常“小资”。操作的方便性、各种贴心的细节设计都是网易各项产品取胜的关键,在邮箱领域也不例外,客观的说,网易邮箱是国内所有邮箱中操作界面最美观、UI设计最好的邮箱了。
网易邮箱除了频频提速,还推出2G超大附件、多账户关联等功能,更新了简历中心、日程管理等邮箱附加功能,优化了网盘、邮件撤回等服务。并在桌面和手机端升级了闪电邮、邮箱助手等客户端,以满足用户的多样需求,使得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意终端便捷快速地收发邮件。
但仅仅有小资情调是不够的,网易需要把邮箱变成一个平台,而不仅仅是一个漂亮好用的产品。
走苹果的路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易与苹果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相似,尽管他们一个是互联网公司一个是IT公司,两家公司的市值也有着差距,论个人魅力丁磊也无法与乔布斯相比,但他们却有着某些共同的特质,比如都是产品型的公司,比如领导人像CEO更像产品经理,比如对于产品力求将产品做的像艺术品一样,比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很封闭。
丁磊和乔布斯一样都是闷头自己做产品的人,哪怕外加天崩地裂我自岿然不动。因此从这种角度来说,谷歌对于平台尤其是电子邮箱平台的发展思路却有些不适合网易,就好像你不能奢望苹果的iPhone像Android一样免费的开放,就算强行开放,因为核心理念的不同,也可能会收效甚微。
苹果一开始也是封闭的,乔布斯仅仅是想着做好自己的产品,给用户最好的体验,当iPhone面世后,他发现除了智能手机外用户还需要好的应用,于是在最开始苹果自己研发过一些应用,再后来,众多第三方开发者发现苹果的产品用户众多,其中有利可图,纷纷加入,乔布斯发现不用苹果自己研发应用了,广大第三方开发者开发出了足够多且好的应用,于是苹果不再研发AppStore上的应用,接着闷头完善自己的产品,不知不觉间一个“封闭”的平台形成了。
所以,也许苹果的“封闭平台”之路更适合网易。
但网易与苹果仍然有些许不同之处,这主要体现在两家公司的当家人身上,虽然都是精力充沛且精益求精,但丁磊相比乔布斯而言少了一分偏执,所以,网易也许能够少受些磨难。
9月23日丁磊在高校演讲时也提到,与一般的“渠道为王、平台为王”的看法不同,应该“内容为王”。“内容为王”换一个说法就是“产品为王”,显然丁磊也想要走类似苹果的路,而非谷歌。
对于网易来说,首先需要做的也许是继续把产品精益求精的做下去,力求将产品的品质达到极限,这也是网易正在做的,但这还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建立起自己“封闭”的生态圈,而非像谷歌那样将邮箱免费的开放给所有人。
近日,网易邮箱宣布极速4.0上线,这次的极速4.0,在我看来最大的亮点既非启用第四代Ajax引擎,也不是HTML5的使用,更不是平均提速达近3倍的邮箱提速,而是用户将可以自定义邮箱,定制需要显示的应用。显然,网易正在尝试将自己的邮箱变得像facebook一样。现在,当你进入网易邮箱界面时,你不仅可以进行电子邮件的相关操作,更是可以浏览网易门户的新闻以及进行彩票以及印象派的交易。
而在去年,网易邮箱就已经推出了类似“百度知道”的服务。去年9月,网易邮箱推出了互动式邮箱问答分享平邮箱知道。网易邮箱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需求,通过“邮箱知道”提出各类问题,并通过设置悬赏分的方式发动更多的用户参与问答。同时,用户的问答将作为搜索结果,供用户参考,以此创建一个互动知识库。但不同于百度知道的是,它所依托的是电子邮箱。
而且近日网易高层更是称,未来将对网易邮箱、微博和轻博客进行整合。邮箱作为网易用户池以及产品整合的平台地位更加突出。据网易邮箱极速版本的项目经理董桦透露,未来网易邮箱将打造扩展性更好的底层平台和更灵活的集成系统,并在跨平台通讯等功能领域发力。
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世界上还没有一家公司建立起真正的电子邮箱平台(包括网易在内),所以,如果网易想成为第一个电邮平台却是需要自己披荆斩棘走出一条阳关道。
目前网易邮箱平台化面临的最明显的问题,就是邮箱整合的业务中SNS属性严重不足,无论是新闻还是电子商务都不是WEB2.0的产物(虽然电商的利润可观,但几乎毫无SNS属性并不利于建立平台),而唯一SNS属性较强的邮箱知道却因为投入力度不足以及百度知道近乎垄断的地位导致毫无建树。
另外,SNS属性主要是针对个人用户来说,邮箱平台也应该试着拉一些其他人“入伙”,毕竟邮箱有他的特殊性,大多数人使用邮箱是为了工作用,而工作时间又不太有时间使用SNS这种带有明显娱乐效果的应用,所以加入一些非SNS属性就显得有必要了。
但如果网易打的主意是依靠并不占优势的微博或者问答类应用的话,却是有些以己之短,克敌之长了。尽管最近微博以及facebook是最火热的SNS应用,但网易不应该忘记最古老的也是网易自己最擅长的SNS应用—MMORPG。如果能将网络游戏中封闭的社交网络(一般情况下玩家只能在游戏中联系彼此)移植到邮箱中(事实上,暴雪战网已经开始这样做了),让游戏中的朋友可以通过网易的邮箱,在即使不登陆游戏的情况下也能够产生交互,比如,当游戏中的朋友不在线时,在游戏中发送给他的密语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他的邮箱。这样一来,相信将为网易的邮箱带来更多的用户,并且逐步改变用户使用邮箱的习惯,让他们使用邮箱不单单是工作联系或者注册论坛用,而是每天上网第一个登陆的域名,让其变成“邮箱门户”。
之所以有人说邮箱将被即时通讯软件取代,是因为人们大多只在做两件事时使用电子邮箱,一是工作时间,二是在注册各种网站或论坛填写信息时。这对于电子邮箱来说是一个劣势,因为人们在真正的闲暇时间(或者说娱乐时间)很少使用电子邮箱,但如果利用好了劣势也可以变成优势,不要忘了我们每天有8个小时在工作状态,企业邮箱市场并非鸡肋,而如何让用户在使用了8小时之后在下班后继续使用你的产品就是考验网易“小资”情调究竟有多高的时候了。至于说各种注册邮件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种“无效邮件”,但这大量的“无效邮件”同时也意味着大量的用户数据,君不见谷歌就是利用广告词服务扫描邮件内容以显示特定的广告来营利的吗。
对于如何让邮箱平台增加一些非“娱乐属性”,腾讯的QQ邮箱订阅开放平台对于网易邮箱来说也许有一定的借鉴作用,QQ邮箱订阅开放平台是免费的订阅内容接入平台。旨在为广大网站主提供内容接入服务,通过稳定高效的邮件系统,共同为海量QQ邮箱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订阅邮件投递服务。
它的功能和feedsky、Feedburner的RSS烧制服务类似,QQ邮箱订阅开放平台会统计订阅数据,如阅读量、评论量也能统计出来,并且自动生成运营数据图表。再加上订阅的邮件全部由QQ邮箱进行投送。虽然并非像谷歌那样将电子邮箱和SNS结合,但不失为一条蹊径,想要建立起完整的生态圈,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也是必须的。
实际上,养猪也可以养出个子丑寅某,养猪和经营网易并非没有联系,中国每年需要消费5-6亿头猪,如果丁磊的示范获得成功,将可以解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养猪可以解决农村劳动力,因为其产业链较长、产业带动明显,网易想要解决城市劳动力,也需要建立起自己的产业生态圈、自己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