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宅经济是整体经济 回归本原SOHO方式(3)

王朝数码·作者佚名  2011-07-0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网宅更接近农民和儿童的感觉

多年来我有一个经验,什么时候对互联网灵感枯竭时,就想一想,农民和儿童会怎么感觉这个问题。回到农民和儿童的立场来思考问题,就好比回到羊水中的婴儿状态思考一样。儿童往往不看操作手册就可以直接玩电脑,就是因为他是互联网的原着民,天生直觉就是对的。

如果让一位懂互联网的农民,凭着最纯的直感来刻画人类历史,也许他的回答会大大出乎人们意料。在他看来,人类历史无非就是两场革命:第一场革命,人们从家庭走向市场;第二场革命,人们从市场走向家庭。意思是,人类从农业时代自给自足的“在家办公”走向单位,最后又回到网络时代的“在家办公”。

他的朴素想法,与新经济学家的前卫想法,是完全一致的。斯诺克斯在“关于两次革命的故事”中,讲的完全是同样的事:“近300年来,家庭在整体经济中的作用发生了两次根本性的变化。第一次是工业革命的产物,第二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后工业化的转变,即我所说的新经济革命(New Economy Revolution)的结果。”

二百年来人类现代化过程,无非是一个将生产方式不断从生活方式中剥离,将企业不断从家庭剥离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助长了“为生产而生产”的取向,并同“以人为本”取向造成持续紧张。发展到现在,以生产方式为中心的现代化,最终显现出它不可持续发展的一面。“以人为本”的后现代呼声在全球范围日渐高涨。以人为本,要求把人的生活,当作生产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把生活方式作为生产方式要围绕的中心,而不是相反。这,就是网宅要解决的问题。

建立向家庭复归的价值体系

从历史看,人类迄今为止99.99%以上的时间,都处在以生活方式为核心的宅经济之中。只是在最近二三百年,人们忽然转向以生产方式为核心的经济,纷纷离开家庭,走进工厂和其它生产场所。人们不想过刀耕火种的生活,因为那种生活缺乏现代性生产方式提供的最主要的东西——工业生产力。但是,当普遍的生产过剩充斥全球时,人类的想法难免又会回到他本原的存在方式——SOHO的方式,因为这毕竟是他99.99%的时间习惯的存在方式。 造成这种回归的驱动力,其实就是经济力量本身。如果说,现代化的本质,是要求消费者不断把消费活动中的“生产行为”转移到生产部门中,比如出于大规模生产的成本优势考虑,将男耕女织的活动“外包”给农业部门和纺织部门。那么,后现代的本质,则是个性化的消费者,出于定制化的要求,不满于生产部门同质化的“大路货”路数,将生产部门的活动,再外包“回”给比生产部门更具个人创意,且更能体验个性化需求的个人。

网宅不仅会带来经济上的革命,而且会带来社会和文化价值观的革命,它一旦大范围实现,人们会体验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价值框架中,把家摆进去,而不把单位列进去的妙处。

第一页    上一页    第3页/共3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