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彩电8年市场格局秘密首曝光(2)
部分外资彩电颓势已现
中怡康数据显示,外资彩电在中国市场份额整体下降,飞利浦、东芝、三洋辉煌不再。彩电行业曾经显赫一时的东芝彩电,最近几年似乎“流年不利”,其彩电业务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甚至跌出10名以外,从2004年的5 .30%降到了如今的1.63%;飞利浦更是从7.09%跌至1.21%,其没落显而易见;而三洋则多年来一直占据着不足2%的市场份额。
更有甚者,彩电业务一直亏损的日立近日明确表示将出售LED背光技术,通过出售技术获得数十亿日元的收益,希望在下半年其彩电业务能扭亏为盈。
事实上,近两年部分外资彩电品牌正面临市场挑战,不得不探索更多的可能重铸辉煌。
其中包括与中国企业合作,与国美大卖场合作,以及已成趋势的O EM代工。今年4月,三洋彩电和国美电器(微博)宣布签订5年深度合作协议。至于东芝,则是选择与T C L结盟,T C L生产基地则以O D M方式委托加工东芝彩电。
夏普、三星、索尼盘踞一线城市
虽然部分外资品牌显现出发展颓势,但夏普、三星、索尼仍占据着比较大的市场份额。其中夏普从去年到今年第一季度还实现了小幅度的提升:今年1-4月,夏普整体市场占有率达8.39%;三星为6.89%,索尼达6.8%。
帕勒咨询资深董事罗清启(微博)指出,由于经济实力和对品牌忠诚度相对较高,一、二级市场的消费者更青睐于外资品牌,外资品牌在销售额上占有约4成的市场份额,几乎都是在一、二级市场完成的。
广州国美向本报披露的2011上半年彩电品牌销售排行显示,三星、夏普、索尼位列前三,第四名为LG,国产品牌排名最高的是第五名创维;而外资品牌在彩电销售中占到六成以上———去年上半年,广州国美彩电销量排名的前四也全部为外资品牌,分别是三星、夏普、LG和索尼。
另一城市家电连锁提供的数据也显示出类似的结果:在今年上半年,该市彩电销售额中,合资品牌占比约65%,国产品牌约35%。销量排名前四的均为外资品牌:夏普、三星、索尼和L G;然后才是海信、创维、TCL等国产品牌。
毫无疑问,二级以上市场是经济水平相对较高的市场,也是新产品最先进入的市场。外资彩电凭借着自身在产业链上游的优势以及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在国内一、二线城市紧紧握着彩电销售话语权。而在大中城市市场,大尺寸平板电视持续保持热销势头,外资品牌的46英寸以上产品也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未来,彩电市场集中度将继续提高。”有行业专家分析,依照彩电行业的增长趋势来看,预计5年内便会出现类似“冰、空、洗”市场寡头垄断的局面,即前三位品牌市场总和累计将超过50%。“拥有强大技术积累和利润优势的企业将脱颖而出,困扰彩电业的‘微利’症结才会得到真正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