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与风投:纷争不断而又唇齿相依

王朝数码·作者佚名  2011-05-2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若说世界上最复杂的关系并非情人之间令人那难以捉摸的爱情,而是风投与创业者之间那那既爱又恨,说不清道不明不足为外人道的复杂关系。风投与创业者之间的分分合合、恩恩怨怨足以拍无数部的偶像剧了,但总结规律却逃不过“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一十四个字。

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纷争

风投与融资方关系并不和睦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去年12月在美股上市的当当网CEO李国庆与被指“大摩女”的投行人士在微博上大爆粗口,双方就当当网上市股价被投行刻意打压等焦点问题展开激战。

但风投与创业者之间的关系却并不仅仅是对立这么简单,可以说是“剪不断理还乱”,而处在更早创业阶段的手机应用开发者与风投的关系更加的迷离。上海戈壁合伙人有限公司合伙人徐晨认为:“风投与第三方开发者之间关系和与普通创业者的关系基本一样。但是由于开发者可能所处的阶段更早些,所以沟通的层面更多会基于产品而不是盈利模式上。”掌握了资本话语权的风投试如果想要控制公司的管理层并非不能实现,更无须说实现对公司决策的影响了。

创新扼杀者?

“风投干的活也不难,投资前靠LP,之后有协议就能靠企业家了”相信这是许多创业者的心声,而获得风投以后,现在许多开发者还不得不因为风投方面所给的压力,而不得不改变自己最初的设想,这也可以算是开发者与风投之间矛盾的突出体现了。

实际上对于一个移动应用开发项目,风险投资人对于投资回报率已经有了足够客观的认识“一般投资这个阶段的投资者都是希望有个全垒打,但是很多项目都会失败。如果从单个项目来说,投资回报或者是几十倍,或者是零。”但是风投对于项目的盈利时间往往要求很高,相较于国外投资人7、8年不盈利照投的执着,国内风险投资人一般希望在2-3年内开始盈利,因此一旦超过这个年限,风险投资人就回失去耐心。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开发者诟病风投过于注重短期利益而使得许多创意无法实现的原因所在。

徐晨也表示“这种情况的确存在”,但风投要尽快赚到钱,开发者想要实现自己的设想,双方其实都没有错,而如何在把握这中间的平衡点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徐晨表示:“这个和选取的风投以及初步沟通都有关系,选一个志同道合,对产品有共同Vision的投资机构是避免矛盾的基础,当然保持畅通的沟通也很重要。”

开发者与风投的专业背景本身是不一样的,在产品设计、运营,企业经营等问题上,双方在不同角度的理解深度是不一样的。但是大家需要共同认可,并且追求合法经营,赚取合理利润,使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并且健康长久地发展这个根本目标。对于开发者来说,一个非常优秀的产品理念或是较为花哨功能,并不一定能够带来更多的用户,甚至受到用户的喜爱。而对于投资者来说,追求短期利益也并不一定能让其最终利益最大化。

实际上,业内一直有一种看法是认为风投扼杀了互联网的创新精神,什么最容易吸引风投的投资,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种看法,但所有人都无法否认的是,已经被证明的成功模式无疑是对风投最有吸引力的因素之一,而当一个创业者模仿一个已经被证明的成功模式时,大多数人更愿意用“抄袭”这个词来形容。许多风险投资人都认为:“山寨产品但是融入足够元素满足本地市场都需求的话,还是会投资的。”风险投资人对于抄袭或山寨产品足够宽容,只要能够盈利,山寨与否显然并不会影响资本市场的态度。

但有趣的是,相比于对许多山寨应用的不作为态度,风投对于版权问题存在争议的项目则从不姑息,实际上,在目前阶段,外资创投为主流的中国资本市场,大部分风投的目标显示然海外IPO,而因为海外证券市场严格的审核制度,风投对于知识版权的尊重无人能及。在谈到是否会投资知识产权不明确的项目时,徐晨说:“作为一个外资创投,从长期来说最终寻求的退出途径还是海外市场,对于没有办法明确IP的项目,我们暂时没有投资打算。”

不难看出,风投的眼光永远是向利益看齐的,而其也并非完全无视创新,风投只会保护被承认的创新,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资本市场是最遵守规则的一群人,规则所保护的,资本市场也会不遗余力的保护,而规则并未提及的,呵呵,自求多福吧。

第一页    上一页    第1页/共2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