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上、下)(布老虎新语文书系)|报价¥33.70|图书,小说,中国古典小说,综合,吴承恩
品牌:吴承恩
基本信息
·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页码:1278 页码
·出版日:2004年
·ISBN:7531309378
·条码:9787531309376
·版次:1994年6月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丛书名:布老虎新语文书系
·套装数量:2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国明代作家吴承恩所著,以唐朝高僧玄藏玄天竺拜佛求经的史实通过作者极富想象力的构思和精妙的文笔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神奇的神话世界。它在中国拥有极多的读者,引起极浓的读兴,产生极大的影响,历久不衰,将至永远;它已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流传于全世界。
媒体推荐
前言
胡胜
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西游记》都堪称名实相副的“奇书”。其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造型独特的神魔形象,大大满足了人们好奇尚异的审美需求。作家笔下祥云缭绕的贝阙珠宫、十洲三岛,引人遐思;奇言异行的猴哥、八戒令人耳目一新;呼风唤雨、上天入地的法术变幻,叫人莫测高深……古今中外无数读者莫不在这“童年的天真”中沉醉!
从晚唐五代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元代的《西游记杂剧》、《西游记平话》,到明中叶百回本的出现,《西游记》的创作由民间说话的朴拙、稚嫩,渐次向文人化过渡,终于达到了艺术创作的一个巅峰,成为神魔小说创作的典范。
追溯《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就好似在追寻一个湮没的传奇。
“西游”故事是有其历史原型的。它是以唐代著名的玄奘法师远赴天竺(今印度)求取佛经这一真实历史事件衍生而来。说起玄奘法师,可称得上是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伟人。他当年孤身一人偷渡出境,横越万里戈壁,远赴天竺求经。从公元628—645年,用了整整十七年的时间,游历五十多国,带回大量佛经。回国后又用了十九年的时间,与门徒、同行一道将其中的绝大部分译成汉文,为佛教在中土的传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玄奘曾经根据自己的西行经历、见闻写了一部《大唐西域记》,其后他的门徒慧立、彦惊又写了一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在这两部“纪实”性文学作品中,关于“西行”的文字描述有意无意间已夹杂了许多神秘色彩。
随着时间的推移,玄奘法师其人、其事的传奇色彩越来越浓,“神化”倾向越来越明显,逐渐远离了历史的真实。至晚唐五代时期,出现了一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此书现存宋代刻本,但有证据表明,它是晚唐五代寺院“俗讲”的底本(参见李时人《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时代考辨》,《徐州师院学报》,1982年第3期)。所谓“俗讲”是当时宗教徒(有僧也有道)为了吸引世俗民众,自神其教,将一些宗教典籍、掌故以一种通俗化的方式进行传播,在当时影响极大。《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应该是这一特定背景下的产物。《取经诗话》的故事框架围绕着玄奘法师西行求经展开,出现了法师、猴行者、深沙神(沙僧前身)等主要人物,其他如文殊、普贤、定光佛(燃灯佛)乃至女儿国王等配角亦已出现。虽然这些人物要远远逊色于百回本中的对应形象,但至少已初具他们的某些性格特质。《取经诗话》可称是《西游记》的直系血亲。
到了元代,这一故事又有了新的变化,取经队伍的几个主要人物初步定型了。从广东博物馆所藏元代磁州窑唐僧取经瓷枕画面上看,孙悟空手执铁棒前头开路,八戒扛耙紧随其后,沙僧举着伞杖跟在唐僧的马后,人物造型基本确定。只是具体故事情节不详,只能从一些相关文字记载中搜寻。元杂剧、金院本(金代盛行的一种戏曲表演形式)中和“西游记”藕断丝连的作品不在少数。如元代陶宗仪在他的《辍耕录》中记载有《瑶池会》、《蟠桃会》;钟嗣成《录鬼簿》中则记载有吴昌龄西天取经》、《鬼子母揭钵记》杂剧等。尽管这些剧本有的散佚不全,有的难于准确判断创作年代,但从名目上看,它们都和“西游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说到这,我们不得不提到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因为它们《西游记》成书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
编辑推荐
本书是我国明代作家吴承恩所著,以唐朝高僧玄藏玄天竺拜佛求经的史实通过作者极富想象力的构思和精妙的文笔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神奇的神话世界。它在中国拥有极多的读者,引起极浓的读兴,产生极大的影响,历久不衰,将至永远;它已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流传于全世界。
目录
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美猴王领一群猿猴、猕猴、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合契同情,不入飞鸟之丛,不从走兽之类,独自为王,不胜欢乐。是以:
春采百花为饮食,夏寻诸果作生涯。
秋收芋栗延时节,冬觅黄精度岁华。
美猴王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一日,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忧恼,堕下泪来。众猴慌忙罗拜道:“大王何为烦恼?”猴王道:“我虽在欢喜之时,却有一点儿远虑,故此烦恼。”众猴又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欢会,在仙山福地,古洞神洲,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乃无量之福,为何远虑而忧也?”猴王道:“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严,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内?”众猴闻此言,一个个掩面悲啼,俱以无常为虑。只见那班部中,忽跳出一个通背猿猴,厉声高叫道:“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如今五虫之内,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阎王老子所管。”猴王道:“你知那三等人?”猿猴道:“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猴王道:“此三者居于何所?”猿猴道:“他只在阎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内。”猴王闻之,满心欢喜道:“我明日就辞汝等下山,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访此三者,学一个不老长生,常躲过阎君之难。”噫!这句话,顿教跳出轮回网,致使齐天大圣成。众猴鼓掌称扬,都道:“善哉!善哉!我等明日越岭登山,广寻些果品,大设筵宴送大王也。”
次日,众猴果去采仙桃,摘异果,刨山药,剧黄精,芝兰香蕙,瑶草奇花,般般件件,整整齐齐,摆开石凳石桌,排列仙酒仙肴。但见那:
金丸珠弹,红绽黄肥。金丸珠弹腊樱桃,色真甘美;红绽黄肥熟梅子,味果香酸。鲜龙眼,肉甜皮薄;火荔枝,核小囊红。林檎碧实连枝献,枇杷缃苞带叶擎。兔头梨子鸡心枣,消渴除烦更解酲。香桃烂杏,美甘甘似玉液琼浆;脆李杨梅,酸荫荫如脂酥膏酪。红囊黑子熟西瓜,四瓣黄皮大柿子。石榴裂破,丹砂粒现火晶珠;芋栗剖开,坚硬肉团金玛瑙。胡桃银杏可传茶,椰子葡萄能做酒。榛松榧柰满盘盛,桔蔗柑橙盈案摆。熟煨山药,烂煮黄精。捣碎茯苓并薏苡,石锅微火漫炊羹。人间纵有珍羞味,怎比山猴乐更宁?
真君与大圣斗经三百余合,不知胜负。那真君抖擞神威,摇身一变,变得身高万丈,两只手,举着三尖两刃神锋,好便似华山顶上之峰,青脸獠牙,朱红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3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