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拍案惊奇》 是拍案还是拍腿?(2)

王朝女性·作者佚名  2010-04-1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拍案,还是拍腿》

“三国拍案惊奇”这出戏,应该是挺有意思的。古代文臣武将与现代老总小秘同场竞技,有了一点“时空穿越”的味道。如果对白精彩、演出到位,应该是挺有市场的。

本剧所起的名字,挺好玩的。

“三国”谋略是主线,令观众“惊奇”是卖点。剧名中包含了上述两个名词,可以说是“必须”的。“拍案”两字的地位,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它是给“惊奇”捧臭脚的。

“拍案”,是个好词,形象、生动。老百姓最熟悉的,可能就是明末凌蒙初的“二拍”了。对于新一代的年轻人来说,提起“拍案”,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张艺谋的《三枪》了。

成语“拍案叫绝”,可能更接近于我们的这出“三国拍”。可惜的是,拍桌子叫好,差不多属于“老黄历”了。实际上,现代人拍桌子,很有可能是生气了,大怒了!

古人看戏听曲,除了眼福耳福之外,还要享受口福。身边方桌,总有干果、茶水伺候着。听得高兴了,拍拍桌子,一为发泄,二为捧场。“拍案叫绝”的描述,显然是合情合理的。

年轻人来小剧场看我们的演出,叫绝的时候肯定会有,但是,上哪去拍桌子啊?

拍椅子?可行,但不可取。一是响动小,二是手太疼。

在我看来,能拍的,只有自己的大腿了!

我们的三国“拍案”惊奇,是不是可以改为三国“拍腿”惊奇?

张艺谋的“三枪”,虽挨骂无数,但动静着实不小。人家片名的六个字,我们取了五个,“盗版率”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市场经济嘛,跟跟风,没什么不好。只要观众踊跃,何乐而不为呢?

将“拍案”改为“拍腿”, “盗版率”下降了,跟风效果不会因此而弱化。用词更贴切了,也许是更“新奇”了。

问题是:“拍腿”一词,会不会引来“歧义”?

我在网上查了查,只有“拍大腿瘦身”的说法。如果让人家把“三国拍”理解成是演绎古代减肥秘诀的,可就得不偿失了。

当然,也有可能因此而招来一堆大胖子,增加一些票房收入。这些人看过之后,不是“拍案惊奇”,肯定就是“拍案大怒”了。

不管怎么“拍”,都是好事。

第一页    上一页    第2页/共3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