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风or格调 谁在误读奢侈品(5)

王朝女性·作者佚名  2010-03-0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尽管销售表现抢眼,我们在采访中却发现,和其他许多城市一样,奢侈品在杭州也难免遭遇尴尬的“误读”。童民强对去年的一次客户投诉记忆犹新。是一双硬底的LV鞋子,顾客拿回商场要求退货的时候,皮鞋的底部嵌着不少细沙。顾客坚持认为是LV的鞋子质量有问题,商场方面细问之下才知道,这位先生是穿了LV的鞋子去工地了。

“产品是绝对舒适也绝对漂亮的。如果说它有什么缺点的话,那就是你得伺候它。”在一家外资企业担任高管的朱科,有着将近十年的奢侈品消费经验,他对奢侈品有着如此精当的形容。童民强也表示,奢侈品不等于耐用品,越是昂贵的产品就越是娇贵,这一点却是许多奢侈品消费者所不知道的。

诸如戴着上百万元的劳力士手表进车间,戴着卡地亚的珠宝去健身等奢侈品消费上的“误读”,在实际生活中并不鲜见。世界品牌管理领域的杰出专家让诺艾卡普费雷如此解读奢侈品:“奢侈品提供的不仅是纯粹的物品,他们是高品位的代名词。”奢侈品牌所传递出的绝不仅仅是产品的信息,更是一种文化、一段历史。遗憾的是,盲目跟风,追赶时髦,与圈子里的人进行攀比等奢侈品消费上的不成熟心态,在杭州依然不少见。

29岁的张小璐工作4 年,月薪6000元,不过是杭州众多白领中的普通一员, 却因为“LV”标签, 而在供职的金融大楼里名声大震。她有5个LV包包,每个价值过万元,但是每个包都“攒”得很辛苦,用她自己的话说:全是血汗钱换回来的,差不多一年一个。80后的张晓敏有她对奢侈品独特的消费观:衣服可以便宜,包包必须是正货,因为这是生活品位的体现。

在一家科技公司任副总的李晖承认,自己在刚开始拿年薪的时候,最有消费欲望,“把普桑换成奥迪,把耐克换成登喜路,是希望得到一种认同,说明我进入'成功人士’的范围了。”

第一页    上一页    第5页/共7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第06页 第07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