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促武夷山市经济逆势增长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06-0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在世界金融危机中,福建省武夷山市经济金融仍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态势。据武夷山市长胡书仁介绍,武夷山经济能保持如此增长态势,应归功于旅游发展的促进。今年1~10月,武夷山共接待游客494.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和14.38%;GDP比增15.6%;规模工业总产值比增34.6%;各项贷款增长16.29%。

第三产业在武夷山三大产业中的比重一直超过50%,并保持增长态势,200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又增长14.3%,今年1~9月比增18%。武夷山每年数百万游客的吃、住、行、娱、购,形成了本市数十亿元的商品零售与服务收入,使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长幅度持续保持闽北首位。武夷山市人口仅22.4万人,在闽北十县市中位居第七,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今年前8月就达12.2亿元,居闽北第四;增幅更达23.7%,居闽北第一。第三产业与消费零售基本属于终极消费,旅游对内需拉动的效果由此可见一斑。

旅游业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武夷山的农业由过去单一的粮食种植,发展成为了与旅游关联的丰富多彩的种植与养殖,茶叶、蔬菜、烤烟、莲子、田鲤、白鹅等多种产品逐渐成为不同乡镇的主导产业,成为农民致富的源泉。如今仅茶叶一项2007年当地就创造产值4.7亿元,比1998年增长了9倍。

旅游是武夷山最好的名片,对招商引资及产品外销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武夷山外来投资源源不断,今年合同利用外资与引进市外资金分别比增52.5%和112.2%,分别居闽北第三和第一位;今年1~3季度分别增长139.2%和113.5%,均居闽北第二位。

旅游业吸收大量的就业人员。武夷山当前仅宾馆、酒店就有200多家,旅行社60家,大小景区近20处,包括导游、服务员在内的旅游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0%,占宜就业人口的16%,2007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3.37%,分别低于全省和闽北0.6和0.3个百分点。较好的就业环境,促进了市民生活的改善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旅游促进了地方财政收入的翻身。武夷山开放旅游前是个高度依赖财政转移支付的县市,现在仅2007年度全市旅游总收入就实现23.35亿元,财政收入中50%来源于旅游收入,其余50%中也有40个百分点以上来源于由旅游带动的房地产、茶叶及旅游工业。(记者 黄长秋 通讯员 熊慎端 朱燕涛)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