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绘就和谐山水画卷——四川旅游挥动大手笔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06-0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2006年,四川旅游格外引人瞩目。全省旅游总收入979亿元,同比增长35.81%,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全国平均增速15%)。一幕幕画面,彰显出四川已经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片热土。21世纪的中国,正在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而四川,正在成为中国最具有潜力的旅游目的地。

引子:

2006年以来,四川旅游捷报频传——

7月12日,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的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申遗成功。至此,四川拥有5个世界遗产,一Q跃成为中国仅次于北京,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省份;还是拥有遗产种类最齐全的省份。

2007年2月8日,四川省成都市和浙江省杭州市、辽宁省大连市,被国家旅游局和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命名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所辖地有14个世居的少数民族,是全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国宝”大熊猫85%以上分布在四川。

四川地势西高东低,从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到沃野千里的四川盆地,相对高差巨大、地形地貌复杂;处于藏、羌、彝、汉等多民族融合走廊的甘孜、阿坝、凉山等地,至今还保留着大量相对完整的原生态旷世奇观和独特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形成了罕见的世界级的旅游风景带,被誉为“人类最后的一块净土”。四川旅游资源的特点体现在:点多、面广、类型多、品位高、组合好,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风情有机地结合,形成了数量众多、吸引力强的综合旅游景区。

四川西部:汇聚了壮美的自然景观、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绚丽的民族风情。拥有九寨沟、黄龙、若尔盖大草原、九曲黄河第一湾、泸沽湖、丹巴美人谷、“最后的香格里拉”——稻城亚丁等自然景区,既是大熊猫的栖息地,也是红军长征途经的主要地区,还是藏羌文化、康巴文化、彝族文化、摩梭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四川南部:是四川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和文化体验的最佳旅游区域。可游览蜀南竹海、兴文石海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景观;可体验中国恐龙文化、盐文化和酒文化;在苗族的主要聚居地,还可感受了解苗乡风情。

四川北部:能强烈感受到神秘的古蜀文化和悠久的三国文化。金沙遗址、三星堆、武侯祠、剑门关、阆中古城……古今多少事,都付于风雨楼台、森森翠柏中……

四川东部:是朱德、邓小平、陈毅等伟人将帅的故里和“川陕苏区”的中心区域,丰富的红色文化融入华蓥山、光雾山、诺水河等生态旅游景区内,旅游亮点连连不断。

在四川多样性的旅游资源中,世界级的品牌格外亮丽——

蜚声中外的“五大世界遗产”: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都江堰-青城山、大熊猫栖息地;此外,还有三星堆、金沙遗址等一批具有世界文化遗产潜力的旅游资源。四川是中国唯一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省份;包括22个景区,是涉及遗产景区最多的省份。

四川旅游资源在中国首屈一指,独步天下:除五大世界遗产之外,还有世界地质公园1处,列入联合国《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的自然保护区4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8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34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3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8处,国家级地质公园1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8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7座,A级旅游景区103处。此外,还有550多处各类省级旅游资源。举世闻名的“大熊猫”,被选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金沙遗址“太阳神鸟”图案,被确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在四川多样性的旅游资源中,世界级的品牌格外亮丽——

蜚声中外的“五大世界遗产”: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都江堰-青城山、大熊猫栖息地;此外,还有三星堆、金沙遗址等一批具有世界文化遗产潜力的旅游资源。四川是中国唯一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省份;包括22个景区,是涉及遗产景区最多的省份。

四川旅游资源在中国首屈一指,独步天下:除五大世界遗产之外,还有世界地质公园1处,列入联合国《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的自然保护区4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8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34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3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8处,国家级地质公园1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8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7座,A级旅游景区103处。此外,还有550多处各类省级旅游资源。举世闻名的“大熊猫”,被选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金沙遗址“太阳神鸟”图案,被确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在四川多样性的旅游资源中,世界级的品牌格外亮丽——

蜚声中外的“五大世界遗产”: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都江堰-青城山、大熊猫栖息地;此外,还有三星堆、金沙遗址等一批具有世界文化遗产潜力的旅游资源。四川是中国唯一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省份;包括22个景区,是涉及遗产景区最多的省份。

四川旅游资源在中国首屈一指,独步天下:除五大世界遗产之外,还有世界地质公园1处,列入联合国《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的自然保护区4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8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34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3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8处,国家级地质公园1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8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7座,A级旅游景区103处。此外,还有550多处各类省级旅游资源。举世闻名的“大熊猫”,被选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金沙遗址“太阳神鸟”图案,被确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在四川多样性的旅游资源中,世界级的品牌格外亮丽——

蜚声中外的“五大世界遗产”: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都江堰-青城山、大熊猫栖息地;此外,还有三星堆、金沙遗址等一批具有世界文化遗产潜力的旅游资源。四川是中国唯一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省份;包括22个景区,是涉及遗产景区最多的省份。

四川旅游资源在中国首屈一指,独步天下:除五大世界遗产之外,还有世界地质公园1处,列入联合国《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的自然保护区4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8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34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3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8处,国家级地质公园1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8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7座,A级旅游景区103处。此外,还有550多处各类省级旅游资源。举世闻名的“大熊猫”,被选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金沙遗址“太阳神鸟”图案,被确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打造三大品牌:以大熊猫为代表的生态旅游品牌;以太阳神鸟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品牌;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品牌。

——建设十大文化旅游精品:围绕古蜀文化、三国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重点打造三星堆-金沙遗址等十大文化旅游精品,使之尽早成为国内外游客青睐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十五”期间,四川省基本建设完成了五大国际精品旅游区——“第一山”国际旅游区、大九寨国际旅游区、卧龙中华大熊猫生态旅游区、三星堆古遗址文化旅游区、都江堰-青城山旅游区。

“十一五”期间,四川省将按照创新发展观光旅游产品,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品,开拓发展特色旅游产品的思路,继续完善提升五大精品旅游区,加快推进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攀西阳光度假旅游区、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区、蜀南竹海石海生态文化度假旅游区、“两湖一山”休闲度假旅游区等“新五大旅游区”的规划建设。同时,四川省将着力打造“中国第一山”、大九寨及青城山-都江堰三大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积极完善九环线、成(都)乐(山)环线、西环线和三国文化旅游环线等四条国际精品旅游线路,把四川省建设成国际性的旅游目的地。

——2007年,是四川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一年:

四川省委书记杜青林在“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的前提下,推出了包括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在内的“四大跨越”的战略构想。

四川省省长蒋巨峰在2007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着力促进旅游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巩固发展观光旅游,深度开发文化旅游,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大力拓展入境游。突出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三条主线,完善旅游发展规划,推进精品旅游区建设,加快新五大旅游区开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等特色旅游。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培育壮大旅游企业,提高旅游经济综合效益。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提升景区管理水平,加强旅游市场整顿,维护游客合法权益。力争旅游总收入1150亿元,增长17%。”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2007年四川旅游业在发展进程中,将抓住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契机,相继进行与国家奥组委策划推动“绿色奥运”等与北京对接的系列旅游活动。与此同时,结合承办第十届海峡两岸旅游行业联谊会议和第三届世界自然遗产大会的机会,强力推出大熊猫品牌和大熊猫旅游线路产品,让“天下四川,熊猫故乡”的形象口号日益深入人心。

和谐开放的四川 是旅游投资者的热土

近年来,四川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坚持以“旅发”大会为标志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模式,为中国旅游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四川全省的旅游总收入,在近5年中增长了近3.8倍,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比重达到11.4%;带动相关行业增加值达1000多亿元。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全省总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36.5%。其中,仅2006年的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就近40万人,涉旅从业人员180万人。从接待人数来说,去年平均每名四川人就接待了2名游客。

旅游业已成为四川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加就业、惠民富民的战略性产业。

在新的发展阶段,全省旅游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将战略性与专业性相结合,在继续深化政府主导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产业效益和素质为突破口。在深化市场配置资源、做强做大企业主体方面的一系列配套政策,也正在酝酿之中。

——打造旅游精品,构建旅游经济区

以精品建设为核心,推动旅游经济区建设,形成旅游产业集群,产生聚集效益。

省旅游局正在构想,比照工业经济园区的模式,在当前旅游精品区建设的基础上,推动建设旅游经济区。制定旅游经济区标准和优惠政策,支持旅游经济区和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倡有条件的旅游经济区开发建设多元化旅游产品,鼓励中小型旅游项目进入旅游经济区。

——培育旅游市场,壮大市场主体

旅游产业发展最终需要成熟的市场环境和具有实力的市场主体。

四川省将着重培育旅游企业集团,鼓励旅游企业兼并和重组,着力培育涵盖多个旅游产业要素的大企业、大集团,打造一批旅游企业的航空母舰,造就一批旅游产业领军人物。同时,建立和完善旅游产业融资担保机制。组建多元化投资主体的担保公司,为旅游企业融资担保,加快重点旅游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的步伐。

为此,省旅游局将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重点支持旅游重大建设项目,实施旅游项目产业链的招商。在国民经济建设的重大项目体系中,将具有方向性的重大旅游项目纳入全省招商引资计划和国民经济计划。

——促进区域合作,拓宽市场开放度

2007年,四川旅游业将加强区域联合的宣传促销。整合全省宣传促销资源,联合宣传,统一促销,树立整体形象;强化川滇藏、川黔渝、川陕、“9+2泛珠三角”地区合作。同时,通过创造良好的环境进一步开放旅游市场。四川省鼓励境外知名旅游企业到境内投资经营旅游业务;也鼓励四川省有实力的企业到海外开办旅行社和经营其他旅游项目。

四川省还实行对入境旅游的奖励政策,对入境旅游包机和拓展入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进行奖励;对入境旅游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事业单位补助旅游宣传促销费;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投资商和旅行商到四川一展鸿图。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