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自由行08-11
终于可以在2008年接近年底的初冬完成我2004年圣诞未实现的愿望---利用未休完的年价组织了一次五天四晚的山西旅游,把当初的行程翻了出来进行了一些小的修改,原本定下去的地方基本上没有变化,只是对先后次序稍微作了下改动,又去CTRIP上面查了一下景点的门票,哇~~~都已经涨价涨得面目全非了呢。。。就这样根据事先的线路在11/13踏上了出发的脚步。
背上行囊上午10点多从公司坐车始向虹桥国际机场,买了13:35飞太原的春秋航空的飞机票(199+200燃油和机建),1个半小时多一点我们顺利得停靠在太原武宿机场,拿完托运的行李走出机场大厅,太原机场门口很冷清,一下子温度降了估计有10度(可能更多)马上穿上冬天的棉衣戴好围脖,出航站时跟机场的执勤人员询问了一下201路公交车站(事先查过201可以去火车站)我们就直奔公交站点坐车打算去火车站,终于走了几分钟找到了车站等了会车子就来了,50分钟左右车程我们到了太原火车站
我们去火车站的目的是去买第二天晚上太原去大同的火车票,稍微排了下队票子就搞定到手,匆匆走出火车站(出站时候居然还要求我们出示身份证验证。。。直接晕倒!!!终于尝到做一回外乡人在异地的待遇了(所以提醒我们上海人有时候也千万别歧视外来人口) 。
离开火车站我们步行来到附近不远的汽车站询问开往平遥的车次,被告知平遥的长途车是LOCATED 在建南车站(开往南边的车大都在那里坐),我们打了个的士到了南站,平遥的班次还比较多,买了18:30的车,刚想到肚子已经在提意见了,但离开车时间很紧就在车站对面的小吃滩点上买了个箭饼果子和一碗不知名的北方小吃草草得解决掉了一顿晚饭。
搭上车驶向平遥,大概1个半小时就到平遥车站,下了长途车一个老大爷说2块钱把我们直接拉去古城,他得知我们会在城里住下就热情得推荐去他弟弟的小客栈住宿,客栈是当地人的屋子改装的,走进一座小院带我们看了间屋子,陈设非常简单就是一个类似北方人的炕,但是下面不会热但房间有供暖设备(空调不用),还有一幅字挂在墙壁上,两个古色古相的椅子当中再是一个木桌,还有张摇椅,我还挺喜欢这种怀旧的感觉。和店主谈了价钱100/间成交,洗了个澡时间还早打算去古城里晃一圈,晚上有丝丝凉意,基本上摊子铺子都已经关门,经过一个路口吃了点小吃(好象又是一种炒的面食和烧鸡胸肉)我们就回客栈了。
暖暖得睡了一觉早上醒来发觉已经9点半了,漱洗了一下就准备游古城了,出了客栈大街上人不多比较冷清,到底是淡季呀旅游的人都往南方跑去了,找了个早餐摊点吃了油条和豆腐花(豆花居然要五块钱一份还恶难吃,不禁叹息民风真是不太淳朴,有斩外地人的嫌疑哦*——*),大街上隔三差五店铺就有卖平遥牛肉的我们找了家店有得卖散装的切了一小块买尝了尝味道不错很鲜,完了后一路走到古城北大门(拱极门)打算上城门去看看(本来网上查过门票是120/人的通票,可以游览古城内的所有景点),因为我们起来晚了要游所有景点怕时间比较匆忙所以询问可否买单独的景点门票,但是遗憾得被告知行不通,随即决定门票不买了就逛一圈古城,我们一路往南门走去路过一些比较著名的景点日升昌记,汇武林,蔚台厚,镖局博物官等这些都是买门票的景点,既然不能参观那就门口留了影,经过代表古城形象的市楼,可惜也不让上去登楼参观尽管它不算收费的景点,从北门来到了南门,又是一座宏伟的城门,不过还是各有特色,接着我们往西面逛,经过平遥县衙远远望了望西大门,折回去了东大街找了家米线店吃了点米线点了几小菜算一顿午饭,观望了下东大门就往客栈方向走去(古城分东南西北四门,形状是四方形,东西北三面城墙呈直线,惟独南边城墙蜿蜒曲折),到了客栈已经12点多马上去退了房间 ,让店主找来了辆三轮载我们去平遥汽车站。
下午的行程就是去王家大院,我们买了1点半去介休的票子大约开了1个半小时左右在介休汽车站下了车,在路边等着去王家大院的车。其实王家大院是在灵石但是平遥没有直接去灵石的车子。天开始下毛毛细雨,不禁止更增添了几分寒意。等了一会来了部直接去王家大院的小面的五块钱一个人停在大院门口。买过门票进入了王府,巧得很正好碰到一群中学生学校组织活动,大概有五六批这么样每一批带一个导游,本来冷冷清清的大宅变的少许热闹。我们也正好可以听一下导游的讲解。因为大院是依山而建的,所以院落非常有层次感。先介绍一下大院的概况吧:王家大院顾名思义是古时候一户王姓人家的府邸,它总共分三个大的院落,我们可以参观其中的两个院落,另外一个年代最久远的曾经遭到破坏,后来私人出资重修以后就改成了酒店故不作为景点参观了。可见在当时这户王家家境多么显赫,在现在看来属于地方上的富豪啊。为了方便游客参观两座院落中间建了一座石桥,参观完第一个院就可以通过石桥接着参观另外一个,院子里除了平日生活必要的卧房厨院(橱院是分等级的,一共三层,地位高的在越上头用餐)还有专门供赏花的院子和小孩子读书的院子以及下人居住的院子。他们卧房的院子有2层,一层的屋子都是窑洞,住的是家里的长辈,二层有一间是专门给未出嫁的小姐住的卧房。大院的四周有护院墙类似于古代的城墙,我们最后登上城墙眺望了大院的全景真的可以用雄伟两字来形容了。参观完绵绵的小雨似乎也停了。(同游的学生们听着导游的讲解认真得做着笔记,估计是回学校要交作业的)
走出王家大院已经快四点半多了,门口我们乘11路公交车(之前查过11路是可以去到灵石城里,王家大院是属于灵石的郊县)向司机打听了怎么去汽车站回太原,5点10分左右我们下车到了所谓的灵石汽车站,真是好破呀!!!还有最后一班去太原的车5点半开车我们还算正好赶上。从灵石到太原开了有3个多小时左右,八点多才到太原汽车站。刚想到晚饭还么吃肚子已经在提抗议了,不过我们当晚是要坐22:45的火车赶去大同的,在汽车站边上找了家火锅店吃了顿,暖暖身子晚上很冷啊。吃完打了的直奔火车站。
晚上10点45分的火车我们买的是硬卧车而且还是上铺,勉强睡了几个小时凌晨五点四十五分左右到达了大同火车站。天还是暗的,出了站就觉得明显要比太原温度低很多,事先我们查到当天大同的最低温度是-6度,而且是凌晨时分更加寒风刺骨啊…
在火车站附近找了家面馆吃了碗牛肉面(那就是酱油汤面)觉得暖和了许多,吃完大约6点半天还没亮,大街上行人很少,我们向过往的一个路人的打听了4路公交车站,我们之前查过去云岗石窟是可以在火车站坐4路到终点站然后换3路,因为石窟离市区还挺远。走了一会找到了4路车站顺利搭上了一部车大约45分钟左右到了终点站,下车我们就远远看到了3路车站(也是起点站)然后坐了大约也半个多小时下车看到一块大石头上赫然写着“云岗石窟”四大字,往里面走了段路基本上没有人,那个时候早晨七点半多。我们看见售票处是关着的后来有个老伯说八点半才开门游览,看了下表才7点45啊,我们来得是太早了。早晨太阳还没有升起来,冷风一阵阵吹得脸象刀割,我们犹豫着到底要不要等到八点半,石窟是建在山上的,所以大门口可以看得见概貌,先拍一张远景留个影,如果真的不进去那也算到过了。在寒风里面等着实在是冻得不行决定还是放弃等待(云冈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又是大同著名的一个景点,我们这样过门而不入真的算有点遗憾)。
带着少许的遗憾我们乘3路打算返回市区,到了市区太阳已经暖暖得照在身上风也小了温度也上升了几度。接下来我们原本是打算去2个寺庙-华严寺/善化寺,它们都是在市区里面而且离得也比较近,华严寺还是分为上华严寺和下华严寺而且是在分开的2个地方,走过几条街我们到了下华严寺参观,下华严寺是建于辽代的一座寺庙,是契丹王朝保存至今最完整的寺庙之一。寺内陈列了好几个博物展示厅我们陆续参观后去宝殿前请了香。出了下华严寺原本打算再去上华严寺和善化寺的,但是觉得寺庙也就雷同所以决定取消那两个行程赶早奔赴浑源。
打了辆车到汽车站买了12点去浑源的车,一个半小时到达浑源,浑源是个县它隶属于大同市,找了部车送我们去县城里,司机是个年轻小伙子,我们问了下住宿的地方他说带我们去县里最好的宾馆,到了之后问了价钱所谓最顶级的宾馆标准房才120/天,可见跟上海这种大城市还是有天壤之别的。
终于可以放下行李下午也就好轻松上阵,洗完澡已经快1点了,准备去吃午饭,下午我们是打算爬恒山的所以在边上的小馆子里面随便吃了面条和饺子填饱肚子。接着就准备去恒山,恒山离县城不远我们打电话找了刚才拉我们去酒店的那个司机送我们去恒山,因为他说10块就能到悬空寺。悬空寺其实只是在恒山山脚下悬崖边上的一座寺,它属于单独的一个景点,司机建议我们先去爬恒山回来顺路再看悬空寺。
到了恒山的进山门要收进山门票20/人,从这门到真正的景区还有很长一段路,我们和司机商量后决定就包他的车接送,绕了很长一端蜿蜒曲折的山路(这山路就象F1的赛道我还PF司机的本事,开得还很快,转弯的时候真有点怕),到了景区基本上我们是没有看到什么游客,由于是淡季上下山的索道已经关闭,要上山就靠爬。一会过来几个人说有骑马上山的服务,35/人的价格我们成交了,当地人拉着马我们坐在上面沿着马道盘旋而上,骑在马背上看看山景的感觉真不错。马只能带到半山处,我们下了马才知道参观山上的景点还要另外收门票35/人,没有办法都已经上来了只好掏钱。恒山素以道教闻名,作为五岳之北岳而遐迩。据当地人说最高峰-天峰岭自之前失火以后就不再对游客开放,恒山天峰岭的海拔是五岳里最高的。山上的景点多数是道观,也有寺庙,这些庙观都是年代很古老的,我有种感觉很多古装武侠片都会选择这样沧桑幽静的地方来取景。眼前常常会有这样的景色:寒风飘瑟,残落在院子和石道上的叶子,夕阳照耀下的钟鼓楼,那一块块年代久远的牌匾,淡淡的香火味,有一种莫名的感怀和忧伤的心境。。。山上有一座北岳的帝的寝宫,里面供奉着北方最大的神-北岳大帝和他夫人,据知距今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走了几处景点已经块5点了司机还在山下等着我们,夕阳已经快要落下了,由于时间匆忙而且天色暗了我们就打算第二天上午再游悬空寺,让司机直接送我们回宾馆了。
回到宾馆休息了下又到了吃晚饭时间,晚上我们打算吃顿好点的,出宾馆看到边上有个饭店门口写着有正宗北京大师傅的烤鸭马上被吸引住了,一只鸭子做成片皮鸭加椒盐的鸭肉再加鸭汤一共68块,要了一份另外添了个素菜已经是吃了又带啊。。。回到宾馆可以舒舒服服得睡一觉补偿一下前一天在火车上睡眠的不足。
早上在宾馆里吃了早餐后回到房间里把行李整理好,接着去前台把房间退掉。今天的行程其实很宽裕,就只有悬空寺和应县木塔两个景点。打车来到悬空寺太阳才刚刚升起来,山下面风很大,还是有点冷飕飕的。从山崖下面观望寺的全景感觉整座寺基本是紧紧得贴在陡峭的山崖边,悬空之名可以说是名副其实。它距地面高约50米,悬空寺发展了我国的建筑传统和建筑风格,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它是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值得称“奇”的是,建寺设计与选址,悬空寺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全身悬挂于石崖中间,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山下的洪水泛滥时,也免于被淹。四周的大山也减少了阳光的照射时间。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悬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悬”是悬空寺的另一特色,全寺共有殿阁40间,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所以有人用“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来形容县空寺。而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岩石里,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悬空寺的“巧”体现在建寺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各部分建筑,将一般寺庙平面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体的空间中,山门、钟鼓楼、大殿、配殿等都有,设计非常精巧。寺内有佛像八十多尊。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石崖上书写了“壮观”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称悬空寺为“天下巨观”。
买过门票后我们通过山门进入寺楼,虽然悬空寺给人的第一个印象是一栋危楼,但出于好奇和探险的冲动,谁都愿意鼓起勇气踏上寺门。过了佛堂前面的平台后,踏上那连接殿宇之间的栈道,我们不约而同地提起脚跟,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踩在木板上,好像走在刚结了冰的河面那样,生怕脚重,寺塌下来,自己做了空中飞人;然而,脚板底下的木板虽然吱吱作声,而贴在岩石上的楼台,却归然不动……“铁扁担”把楼阁横空架起来到三官殿,才叫人松了一口气。这是全寺两座最大的建筑物,大殿的后面挖了很多石窟,变成了一半房子一半洞的特有建筑形式。原来,当年的建筑者,就已经懂得向岩壁要空间的道理了。侧身探头向外仰望,但见凌空的栈道只有数条立木和横木支撑着。这些横木又梁叫做“铁扁担”,是用当地的特产铁杉木加工成为方形的木梁,深深插进岩石里去的。有恐高的人走在每座殿的廊边千万不要往悬崖下面看,不然的话一定脚底发软,甚至会当场作呕。。。我们在殿宇和栈道上的留影有也是非常得艰难,幸而是淡季游客基本上很少。
结束悬空寺的游览才10点半,在浑源汽车站坐车前往应县,对于应县的印象就是区别于大城市的一个小县城,也许它的出名就要归功于应县木塔了。应县木塔又称作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内西北角,俗称应县木塔。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楼阁式高层建筑,中国独一,举世无双,一九六一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虽然我们最后只是在门口远眺了塔的全景,因为60/人的门票也只能登上塔的第二层参观所以觉得不值。塔的最顶层供奉了佛家的舍利不过不对外开放,据说见过舍利的人会得到佛家高僧的庇护。差不多已经过了中午,我们买好了应县回太原的票后在汽车站随便吃了点东西,3小时的车程回到了太原,至此我们所有的行程基本上已经结束了。
当日在太原的如家住了一个晚上,回程的航班是第二天下午的1点半。最后一天的上午我们睡了个懒觉,去太原的超市买了点特产带回上海。最后回程的航班有点小小的DELAY,不过到达上海比预期晚了没多久…
回到了久违的我的床上美美得睡上一觉,早上醒来眼前几百封EMAIL在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