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彩云之南(上篇)
追梦彩云之南
序
江河水风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苏东坡说。行走于云南,忘情于每一份气息的凝结,只需停驻,便有一份风景,一份气息专属。于是,在云南的日子,迷恋每一个风景,无论是世人熟知的还是路边的乡村野景,忘情陶醉在那一份真实的虚幻中,而在心里暗语,这就是于已的唯一。
出发
初四才开始的行程,却因为兴奋,初二和初三就在对云南的憧憬和想象中难以入眠,终于等到了出发的那天,早上5:30就早早的起了,胡乱吃了一点东西,背起我那50升的登山包,下楼才推开铁门,大片的雪花就涌了进来。下雪了!抬头望去,天还是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真切,但扑面而来的密集的雪花还人深切体会到,好大一场雪啊。坐在出租车上向外望去,屋顶已路边已经积起一层雪,树木也都银装素裹了,但在我奔向彩云之南时,已经感觉不到上海冬天的寒冷了。
昆明--花开玫瑰
飞机一到昆明,就感觉进入了另一个季节,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城市的颜色也丰富起来,三个小时前上海的大雪和灰色映像,瞬间就在阳光照耀下蒸发了。把全套的冬装换作春装后,我们就坐上事先预定的包车马不停蹄地赶往我们云南行的第一个目的地--元阳。
车子不久之后就驶离了昆明市区,驶入公路,当我的身体还在慢慢适应云南二十几度的温度,就见一大片黄澄澄的油菜花撞入眼帘,全车人不约而同的欢呼起来。对于我们这些城市蜗牛而言,即使在阳春三月,油菜花开时节,也未必有机会去郊外踏青看油菜花,今日却在不经意间如此鲜艳的明黄色花海姿意怒放,而这种亮黄色又与秋日丰收的稻田的颜色不同,更象一块亮黄的绒毯,细微之处,更见线条柔美,层层叠叠绵延不断。风吹过后,花海就如波浪般荡漾开来。后面又是广阔纯粹的蓝色背景,我们乍见之下,便由心而发出欢呼来。
在一路油菜花的视觉冲击下,下午四点我们来到了建水,这是一个古镇,最有名的就是那座修建的比天安门还要早的城楼。听领队废人介绍,此城楼建筑结构与天安门完全相同,只是我不懂建筑,也看不出什么门道,只是上城楼拍了几张照片,下了城楼,倒是看到一个奇景,一驾马车上放着一个长长的筒状容量,(附图),我们都在猜里面盛放的是什么,是水吗,是酒吗?如果是酒,那倒是让我想起德国人喝啤酒的豪爽来。
从建水到元阳的路上,就多是盘山公路了,一圈圈绕上去,一圈圈绕下来。还好路修的不错,司机老杨的车技也不错,平原上的油菜花是看不到了,但又看到云南的另一个特色,红土地。那种赤红,超越我对大大自然本身色彩的理解,于我看来。更似画家颜料盘上的重彩。似乎红的不真实,却又那么鲜明的呈现我们的眼前,状态形似散沙,却不零乱。 似乎粘性极强,想来营养也是极丰富的。(附图)一路上我就这么不疲倦地看着这些路边野景,时间不知不觉已经到下午六点。而此时的阳光,还似上海三四钟时的温暖。到了近七点的时候,太阳终于也露出倦意,光芒收敛了,现出夕阳的温柔来,而此时,我们也已经爬到一个较高的山头,视野开阔,看着太阳如顽皮的孩子在云层中钻来钻去,我们一帮“色友”举着照像机象追踪明星一样一路狂拍。但经常是一转弯,就见到一个如画美景,还来不及聚焦取景,那景色又消失了,留下的只是一车的“唉丫”声,最后在我们经强烈要求下,司机老杨在盘山公路上停了几分钟,我们也终于能如愿以偿拍到几张夕阳美景。
元阳--梦幻光影
“2500年前,哈尼族的祖先从西藏高原来到云南南部这个边陲山区,初来乍到就遇到了一大难题:周围的山谷根本不适宜种植。哈尼族人以顽强的民族性格与大自然搏斗,用石块砌起围墙,围住新开垦的农田,还引来山泉灌溉,并在水雾缭绕的梯田中种植稻谷。
14世纪明朝年代,这种把崎岖山地开垦成良田的技术传遍了中国和东南亚,哈尼人更把哀牢山这一带的山区变成了一幅幅“艺术品”。于是明朝皇帝给哈尼族人赐名“山岳神雕手”,这一美名便世代相传下来。”
在来元阳之前,早已听摄影界的朋友对元阳梯田的景色推崇备至,心里早就生出无限的向往和憧憬,想要见识一下世界最美的梯田。
初五清晨,由于要赶去拍多依树梯田。因此我们早早的六点半就起床了,我起床后推窗望去,外面还是一片漆黑的夜色,只是空气中多了一层浓雾,雾气之浓,连肉眼也依稀可见那凝结成雾气的水珠,裸露在外的肌肤也立刻感受到了雾气的湿重。昨天挂在天空的星星也模糊不清了。
在开往多依树的山路上,能见度极低,可视距离也不过二三米。想想上海的司机断然是不敢在这种情况下开山路的,而我们的司机老扬却已是驾轻就熟,并不见明显减速,自此我们对老杨的驾驶技术又多了一层放心。
不过二十分钟的路程,已经到多依树梯田的拍摄点。非常有趣的是,之前如此浓重的雾气,在后半段路程就已经消失不见,常言山里气候如孩儿脸多变化,看来所言不虚。才下车,视线所及之处,就见漫山遍野均是三角架和在旁边悠闲守候的“色友”,想来这些“色友”为了抢占一个好的拍摄角度,清晨已经守候在此了,本以为我们起得已经够早了,这才知道业余爱好者和专业摄影者还是有区别的。回忆去年春节的时候,初二零下七度的寒冬,我带着一帮朋友在崇明候鸟栖息的湿地等待日出,冻到按下快门的手指已经不能正常弯曲,想来天下“色友”的痴狂是共通的^_^
我们到达拍摄点时,是早上七点刚过。天空还是黎明前那种暧昧不清的灰色,我们脚下的梯田也只能隐约看出个轮廓而以。(附图6543) 但还是能看到大团的雾凝结在左边,包围并遮住了一部分的梯田。而前方聚集了大团的云。八点过后,天边云层的边缘出现了一些红晕,能感觉出太阳正努力的想从浓厚的云层的拥抱中挣扎出来,在冷中风翘首以待的我立即摆好摄影的姿势,环顾四周,色友们也各就各位,进入准备状态,(附图:好摄的老者)。不知道是不是由于我们等待的心太过急迫,因此显得时间过的就特别慢,而大自然也如学水粉画的新手,在精心而细致的描绘那天边的一抹红色,一笔一笔重复的涂抹,慢慢的加深那一层红色,终于在等待了四十多分钟后,第一缕阳光刺穿云层的边缘发散到天空及地下,原来暗淡的梯田在阳光到达时瞬间有了一个亮点,随着越来越多的阳光散发下来,刚才还没有感觉到其存在的梯田中的水,现在就如万面镜子发出炫目的亮光。梯田的层次开始清晰起来,而也正由于这高低不同,大小不同的镜面,反射出的阳光也向多方向全方位发散出去,并再次互为反射,营造出一种流光的效果,(附图6644)。瞬时间,一幅方圆几百亩,高低落差一百多米的金光溢彩的立体画就这么呈现在眼前了。八个多小时的曲折颠簸的山路,清晨二个小时的苦苦等候,因那一瞬间的惊艳,而觉得值得了。太阳升起来后,左边的雾似乎也开始有了动作,雾一点点向梯田中央渗透过来,也有一部分雾慢慢变薄飘散开来,如一层轻纱罩在梯田上面,而更多的雾仍如卡布基诺上飘浮的奶沫,浓得化不开,始终紧紧包围了一部分梯田。而使我们始终无法看到整个多依树梯田的全貌。在其后拍摄的一个小时内,雾时浓时淡,时多时少,但始终挥之不去,我们为了下午的游程考虑,在九点左右依依不舍的撤下山头。
回到元阳老县城吃了一顿简单的午餐后,我们开始逛街市,当天恰好是当地的赶集日。集市里到处是穿着民族服装的当地人,我们在集市里看到了传说中的水烟,一时好奇,男生女生都上前试抽了一下,可是任凭如何使劲使巧,对着这么长长大大一个竹筒的,还是无法下“口”,基本上都是猛吸了一口气,达到自己肺活量的极限,还是没有点燃烟丝,制造出一点“烟气”来。而随后一口气憋不住,一呼便把烟嘴处的烟丝喷了出来。看旁边一个当地中年男子悠闲的蹲着,神色轻松埋头轻轻吸了一口,一会便有轻烟从两个鼻孔喷出来。(附图) 我们这些“失败者”在旁边看着羡慕不已,却也百思不得其解,想想这到底也是别人世代相传的本事了,我们这帮“伪烟迷”也就作罢了。最后我们还在这个非常传统的集市中找到了一个极限现代特色的店--游戏机房。看到那一台台街机,我们不仅哑然失笑,之后又在集市中看以一个城市中常见的场景,在一个新疆烤羊肉串摊前,一个老外在旁边等着新鲜出炉的羊肉,此情此景,不仅让我想起报纸上的一句话,云南是中国最偏远的却又极具国际特色的地区,看来的确如此。当然在集市中,我们还是领略了云南这个地区的多民族的特色,我们看到许多不同装束的当地人。一个年青的母亲背着一个婴儿,头上是高高的黑色帽子,身上的服装也以黑色为基调,看到我们为她拍照。她也不拒绝,转过来灿烂的一笑,一脸纯朴的热情。(附图)
逛完街市,我们一行人到了距离元阳老县城六公里的箐口哈尼族民俗村。听说此地集中体现了哈尼梯田文化的共性,即:森林、村寨、田和江河四度同构的特征。在民俗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就是民俗歌舞的表演。哈尼族的小美女诱惑了男生也诱惑了女生,老江、我、老J纷纷给她们拍特写。老江这时就体现了领导者的魅力,三言两语就花到所有的小女生站成一排做我们的model,让我们尽兴过了人物摄影瘾。
丽江--别样情人节
看完老虎嘴梯田的夕阳,已近七点了,虽然对于梯田美景尽是不舍之情,但时间有限,我们还是踏上回昆明的路途。这一路大家都累了,一路无语,闷头睡觉。十一点时我醒了,拉开窗帘向窗外望去,当时我们走的是公路,已经没有曲折的山路、大片的树木和山脉,目光所及之处,都是开阔的平原地带,视线的终点就是地平线和天空的交汇处,夜很黑,是那种黑色丝绒般纯黑,天空中的星星也如钻石般璀灿。感觉上,北斗七星从来没有如此与我接近过。一伸手就能触摸到。低头,汽车底盘的灯光映照着公路边缘的小草和碎石,飞驰而过,四周一片寂静,只有轮胎磨擦地面的声音。我的思绪忽然迷失在这一种氛围中,恍惚间,时光倒流,眼前出现那个扎着两个小辨子,依偎着父亲,坐在从新疆内地到阿克苏的卡车前座的年幼时的我。记忆深处的阀门一打开,年少时的回忆汹涌而出。想起这些年的风雨人生,苦乐哀愁,想来人生就是如此,所以才会精彩。正当我的思绪天马行空时,手机响了,好友祝我情人节快乐,我告诉之我正畅游在记忆的长河里,好友回短信:“追忆似水年华里说:人的记忆是理性的,回忆是感性的,很多东西,象隔了层板一样,无论如何想都想不起,可是,却会不经意间翘动盖板,就象记忆不是刻在大脑里,而是刻在身体里,五官里,物体里,回忆有时,是人仅存的温暖”。我会心一笑,人生难得一知已啊。转眼间,指针走过十二点。2005年的情人节悄悄的走来了。身后传来美女蟑螂的声音:“情人节快乐!”我也应和到:“情人节快乐啊!”领队老J翻开行囊,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巧克力。发给每人一块德芙巧克力,想不到平日里看似严谨的老J,还有着这样一份细腻,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情人节surprise.
当夜凌晨两点才到昆明,虽然宾馆地处昆明市较为偏远的地方,但人均60元的费用就能享受到类似上海三星级宾馆的房间,次日早上还提供早饭,虽然雅雅在她的牙刷上发现了一个小虫子,但大家都觉得物有所值,云南行结束后,总结而言,那夜的宾馆是整个行程中性价比最好的宾馆了。
从昆明出发的时候是早上八点,睡眠不足五小时,大家都有些乏,不过最累还是司机老杨,事后据废人说,二月十三日晚司机在公路上开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可能太累了,直打磕睡,老杨头在前面一低,废人的心就“咯噔”一下,还好深夜路上车少,老杨不断地在三根道上频繁换道,画大大的S型,这一路上废人可出了不少冷汗。
一路无话,比较奇特是当天的天气,走出昆明时还是艳阳高照,进入山路后天空中飘起小雨,转过一个山头,雾气开始凝结,渐渐大片的雾如棉花糖般膨胀起来,越接近大理,天气越是阴沉不定,到了大理,天空中已经是密布了乌云。才进大理古城,雨就开始下了,吃过饭,雨量已经达到中暴雨的程度,但临走出发时,雨又停了,虽然还是阴沉,但还是让我们如愿以偿地拍下了金光灿灿的大理三塔。
接近傍晚天黑时,其实已经是晚上七点多了(云南海拔高,天亮也晚,天黑也晚),终于到了丽江古城,进古城之前先是经过一大片钢筋水泥森林的新城,虽然这片“森林”的高度和密集度没有比不过上海,但感觉还是由旷野进了“围城”。还好失望的情绪还没有培养起来。就看见古城入口处的标志性的水车,从水底上打上来的灯光映衬出层次不同的明暗效果,远远看到街道两旁边的建筑都长着尖尖的廊角,门前挂着红灯笼,隐约透中一种红楼梦中大观园的气氛,古城的气息于是就这么扑面而来了。
去预订好的饭店放好行囊,丽江情人节之夜正式拉开序幕了,坐了一天的车,长途跋涉之后,众人都有些乏了,可是因为初见传说的浪漫古城丽江而特别兴奋,又是在情人节这个晚上,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浪漫气息,大家的情绪都十分高涨,吃晚饭的时候,每个MM都收到一朵玫瑰花,是大树送的,这个情人节,MM们最开心,玫瑰和巧克力都有了,既使还没有心上人的,也没有什么遗憾了。吃过饭后,大家相约去酒吧HAPPY.我和蟑螂先去洗头,之后,慢慢的向丽江酒吧一条街走去,深入丽江腹地,才知古来中外游客,何以如此迷恋丽江,从建筑而言,上海的城隍庙虽然也形似,但面积远没有如此之大,也没有贯穿个地区的潺潺流水,也没有丽江以天然的山脊为靠,形成上下错落有致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且丽江街道较为宽敞,没有城隍庙那种看不到天空的局促,街道弯曲变化,建筑地方特色浓厚,门前廊角的木结构处细节处又十分精致,正所谓大气而不粗旷,精致蕴于变化之中。屋檐处恰到好处的灯光映衬,勾勒出整个建筑的外形曲线,加上家家门前大红灯笼点缀,又突出了每家建筑的重点所在,晚上的丽江就是一幅灯光艺术画。(附云之南图)、我和蟑螂迷恋在这灯光长廊中,举着像机一路狂拍,恰遇有人在河前放许愿灯。我趴在地上拍那两孔桥,有路人走过,我对大行注目礼,我也不管,所谓人不痴狂枉年少,艺术是需要热情来点燃的,虽然我的摄影水平,和领队老J比起来。最多可能也就只能算“附庸风雅”了,但是态度决定一切,有了精神才能谈技术吗。同是摄影发烧友的蟑螂在旁边笑言:“想不到你比我还要疯!”
在老J多次电话催促下,也当蟑螂终于把她的像机拍得没有电了之后,我们来到了酒吧一条街,非常巧,那时正好凌晨的钟声敲响,听到男女声共同的合音:“十、九、八、七、五、四、三、二。。。。一!!”,随后是一片的欢呼声,然后听到河对面二层楼的屋檐上传来一阵高亢的女生:“嫁人不要嫁给他噢,就要嫁我啊”,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三个女生坐在二楼窗外的屋檐上,正高举酒杯大声歌唱。整个酒吧一条街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到处是举酒碰杯的人,到处是引吭高歌的人。来到大家聚会的酒吧,看到我们携程网友会的游伴们坐在一条长桌旁边,可能已经喝了不少酒,每个人眼睛里都透出兴奋的光,脸上都是亢奋的红色。由于位置不够了,我们就换了一个位子,我坐在小黑鱼和雅雅旁边,蟑螂坐到大树旁边,老J点上从上海带来的金属蜡烛,新一轮游戏又开始了,开始是玩猜数字的游戏,就是默记一个数字,然后给大家一个区间猜。一圈圈轮下来。猜中者喝酒,数圈轮下来,大家都喝了不少的酒,有酒助兴,原来还不是特别熟悉的游友们也逐渐拉近了距离,感觉亲切了许多。当夜大家玩到深夜尽兴而归,二点才散,此时的丽江,已经非常安静,较白日更有一种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