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彩云之南(中篇)

王朝旅游·作者佚名  2009-06-0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虎跳峡--激情穿越

“虎跳峡,介于香格里拉县哈巴雪山和丽江市玉龙雪山之间,所以虎跳峡一边是中甸一边是丽江。全长20公里。最宽处江面约50米,最窄处仅20米。峡谷底部与哈巴雪山海拔高差3590—3790米。峡谷丽江这边玉龙雪山山体均为悬崖绝壁,中甸哈巴雪山山体地势稍缓,是金沙江切割最深的地段,呈“幼年期V型峡谷”。从峡口下行2公里,两岸险峰耸天,江面奇窄,有一块巨石突兀在江心,相传猛虎曾凭此石一跃过峡,所以被称做为“虎跳峡”。

虎跳峡,也是来云南之前,好友sabrina力荐的景点。之前废人、老J为了压缩行程,一度想把虎跳cancel掉,我心中暗自着急,却也无法,那日终于成行,自有一种得而复失的惊喜。

在出发去虎跳前,我们在丽江最正宗米线店桥香园吃了米线,这是我们来云南后吃过的最为正式的一次云南小吃,味道虽然不错,但还是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好吃。这就期望最高,失望最大的真实写照吧。云南小吃并不特别美味,成为我此行最大的遗憾。

九点左右到了上虎跳,全车人整装下车,拾阶而下,早在车的行进徒中,我们已经隐约听到金沙江的轰鸣声,随着台阶逐级而下,江涛声越来越大,真是未见其景,已闻其声。涛声冲击着我们的耳膜,同样也引诱着我们期盼的心,终于在一个转弯后,隐约看到峡谷底部的金沙江的一小部分,眼睛和耳朵受到双重诱惑,我们不仅加快了脚步,终于在七拐八弯后,金沙江清晰呈现在我们面前,当看到金沙江如一条白龙横卧的我们脚下时,标志性的虎跳石横卧其中,大家不约而同发出大大感叹来。(附图)记忆中已经习惯了江南江河流水的秀丽和温柔,那天乍见几乎寸草不生的悬崖峭壁间如万马奔腾而过的江水,心中不免也生出一股豪气来。又谋杀了不少胶卷后,我们原路返回。下山的时候受兴奋的中枢神经驱使,并不觉得累。上山时就觉得累了,也许是因为海拔高的关系。我感觉比平时在低海拔时运动时更容易乏力。

走过上虎跳,浅尝虎跳峡的味道,我们马上赶往虎跳峡之最精彩中虎跳,来玩虎跳峡的,旅游团的有之。徒步的有之(我们在赶住中虎跳的路上,就看到几个背包族),但几乎所有的游记中都说到,中虎跳是虎跳峡之行的最为精采的部分。上虎跳峡到中虎跳峡虽然相距只有十六公里,但由于路况很差,常有山体滑坡或落石的情况发生,春节时不是雨季,自然无此担忧,但一路上,还是看到多处山体滑坡的痕迹。

中午时分,我们到达中虎跳的“张老师客栈”,“张老师客栈”从外表看,并没有什么特别,不过就是两层小楼,一个庭院,张老师本人其实也是当地的村名,在2001年以前很少有人下中虎跳(满天星)去看看。于是有被网友称为张老师的村民将大深沟下去满天星的原有山径修缮了一番,方便游人下江边看看,接着,其他村民也开始效仿,在上下江边的其它地方简单修缮一段路,加上一截简易围栏。2004年,更有村民在悬崖上修筑了一段垂直的铁梯,称为“天梯”,成为又一条从公路上下江边的途径。从此“张老师”名动互联网。在等着院里的鸡成为我们的盘中餐时,我们在屋顶的平台上休息玩耍。我们这些城市的老少男女,来到云南,人性之中的童心就诱发出来。大树拿着张老师家的南瓜举在头顶,做着施瓦辛格的Pose。雅雅站在树桩上做飞翔状,我则爬上房顶,让BIBI给我拍美人照。

吃过中饭,天也慢慢的阴沉了下来。天空中还飘了几滴雨。三个代表等人在留在车内打牌(后张弛语:看三个代表和三个代表婆穿得如此sporting,想不到是用来唬唬人的啊)。我这个才跨入驴子行列的小驴,自然兴致盎然的要一试身手,挑战一下自己的体力了,我很兴奋的把指南针等户外装备拿出来秀,文武很好奇怪的和我谈论了一会装备。大家说到都喜欢去迪卡侬时,我还以为他也是玩户外的,想不到这个年青的DD只是叶公好龙,等我说我的冲锋衣的各项功能指标后,他就用一种很不屑的口气说“哟哟,不就是一件衣服吗,至于这么复杂吗”,我正说的兴起,被他浇了一盆冷水,好大不爽,如鱼刺梗喉,心中不免忿忿然。自此也对这个帅哥的印象大打折扣。

出发前,我把我此行带来的户外专业服装和随身装备都整顿停当,并特地叮嘱DJ和文武带上水,文武又拿着鄙视我们驴子的眼光看了我一眼,我用更冷的眼光把他压了下去,他终于很不情愿的把一瓶农夫山泉插在腰后。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下行,与上虎跳明显不同的事,中虎跳的路大多不是台阶路,跳非常狭小、坡度大,且曲折多变,简单点说,就是山间野路,正是我们玩户外的最喜欢的风格。一路下行中,喜欢zn的废人就表现出了他做领队的责任心,不断叮嘱大家小心脚下,并保持一段距离,且男女分开以便互相帮助,开始的路对我们这些徒步者几乎是小菜一碟,可我还是在阴沟里翻了船,在走一个被游客磨的溜光的大石块时,我的专业登山鞋子此时反而打滑,还好手中抓着辅助的绳索。可我的臀还是重重的撞在了旁边的石壁上,结果在这个最不可能出现乌青的部位撞了一个大大乌青。

经过大约半小时的徒步,我们到了举世闻名的虎跳峡中最险要之处-中虎跳的观峡台。1986年中国长江漂流队队员孙志岭和四川记者万明都在此处以身殉职,从此将悲壮赋予了中虎跳。未到观峡台,已经听见江水雷鸣般的响声,且与上虎跳不同,此处波涛声是更似战鼓声,“咚咚。。咚咚咚。。。”一阵紧似一阵,我的记忆忽然搜索到电影<<勇敢者的游戏>>中的片断,想起那个潘朵拉魔盒被打开前里面传出的战鼓声。事后想想觉得当时的回忆有点可笑,那也可见当时那种声音的魔力。当终于到站在观峡台,江水的努吼声更猛烈的冲击着我们的耳膜,而汹涌的江水几乎是挟着一股怒气扑面而来。浪涛撞击着旁边的哈巴雪山和玉龙雪山,激起千层浪,万层雪。虽然我们并非正面对着金沙江,仅在侧面观摩,但那种气势,感觉上,就有一种想把你吞没的错觉,让人还距离江水数米。但已经不敢往前走了。平日里看书,看美国大片,有众多形容词和众多电脑效果可以形容这种景象,可如今亲眼面对,感同身受,还是被大大的震撼了心灵。登上观峡台那一刹那间,甚至有天地不过如此的豪迈。

观峡台的景象已经超出我们想象,而向导说前面的“满天星”才是中虎跳最佳观景处,那时虽然大家都有些累了,还是继续前行,奔向满天星。观峡台到满天星的这段路基本要沿着江滩走,道路十分难走,并且经常要在巨石上爬上爬下。一路上男生们对身边女生照顾有佳,虽然遭遇多个障碍,这一路上倒也顺利,只是快到满天星时,有一处要从两块巨石的夹缝中穿过去,此夹缝的确是十分窄小,我以练习过yoga的技术左挪右移,尚觉得有一点难度。跟我在后面的大树,是我们此行人中体型最为庞大的。我紧定不移地怀疑他是不可能穿越过去的,特地在出口处准备拉他一把,想不到大树还是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就走了出来。虽然姿势并不是很优美,特别在出口的一瞬间,我从俯视的角度来看,就是几乎填满了夹缝中所有的空隙(附图),但事实证明,看来我的目测水平还有待提高。我在洞口感叹:“原来这个洞口是为了大树度身订做的啊。”废人嗤之以鼻:“自己目测有问题,要是比大树胖的话梅来了怎么办。照样能过吗。”我只能对废人和大树大做鬼脸。

经过一番艰苦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满天星。这里的江面比观峡台更窄,水面落差更大,水流更急,江水带着原始的野性一路呼啸而来,湍急的江水打在岩石上,如万马奔腾,溅起巨大的水花。扑面而来的微风中夹杂着一些新鲜而又略带腥味的水汽,很快打湿了我们的头发和脸庞。我再次为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所震撼了。那日最最特别的是,之前天气一直比较阴沉,云层阻挡了阳光的照射,而到达满天星后不后,突然右上方云开雾散,强烈的阳光瞬间直射而下,照耀得水面浪花金光灿灿,一时间,我们的眼睛甚至不能适应这样的光线。我们大呼精彩。(附图)纷纷拿起象机抢拍这难得好景,好“摄”的蟑螂此时就体现出为了摄影事业而表现出的勇敢,居然跑到岩石的边缘凑身去拍江水的近景,我虽然一直跟朋友说“玩也要敬业”,不过看到勇敢的蟑螂,还是自愧不如。但阳光普照不过十分钟,但又隐在云后,那几分钟的光线,更疑似天光,似乎就是为了欢迎我们的到达而设计的保留节目。

看完美景,我们开始返回。所谓下山容易上山难,此时就开始考验大家的体力了。想不到最年长的老江体力惊人,和司机老杨一直走在队伍的最前端,成为咱们这些年青人方向标。而且老江速度并不慢。我们在后面跟着也几乎没有什么喘息的机会。我穿着自身巨重的登山鞋走那台阶路,渐渐感觉象腿上象灌了铅。而且由于行进速度与我平时当驴子背包时的速度不同,我感觉多少有点不适应,感觉比平时背包时还要累一点。到了著名的“一线天”时,我们稍做休息,我赶紧问文武要了水来喝,抬头望那“一线天”,就是简单的几根钢盘筋铸就的接近九十度的梯子,从底上往上看,还一眼看不到梯子尽头,我感叹了一句,“还是蛮有难度的吗”。文武接口到“这个简单,把左脚踩在右脚上,再把右脚踩在左脚,噌噌噌就到了啊”,我正在喝水,一听此话,扑哧一口水全喷在文武的牛仔裤上,他马上跳起来大叫:“哎丫丫,我这可不是防水的冲锋裤呢”,我笑骂:“你活该,你差点呛死我,有本事你这么上去让我们瞧瞧”。文武一边掸裤子上的水,一边很委屈地说:“小姐,你不会连梯云纵都不知道吧。”旁边众人皆大笑。这么一闹,疲乏倒减轻了不少。活动了一下筋骨,我们开始爬这一线天,先是司机老杨和其中一个向导上去,轮到我时,我自负以前攀岩技术还可以,爬的过程中并不正面对着梯子,而是利用侧着腰利用扭腰的力量不停顿的往上爬,但爬到三分之二处还是觉得上臂力量有所匮乏,稍有吃力。但往上往下看看,悬空在半山脚还是有点恐怖的,调整了一下呼吸,继续往上爬。我爬上一线天后,余下的几个人也在十分钟左右全都顺利登高。而此时队伍已经分成二队,废人、老J可能从满天星起步较晚,此时已经见不到他们了。

上了一线天,一路牛气十足的老江终于累了,而我经过半小时的徒步,正好进入我运动的兴奋期,感觉那时正好进入状态最好的时候,于是就开始领队前行,一路上一直与我同行的DJ见我不休息就又开始新的徒步,也起了好胜之心,紧跟我后面,于是渐渐我们两个和前面的向导和原来的小分队又分开了。此时天又开始变了,天更见阴沉,而风也大了起来。此时我的冲锋衣的优势就体现了出来。不透风,且出了汗后也不是很难过。但之后的这段路,按向导说法就是没有多少路了,可是走了一段又一段还是不见目的地,我终于开始有点体力不支,而且由于那时已经没有水喝了,身体体能有所下降,最后半小时,就是DJ拉着我前进了。想想也惭愧,看来体力还是有待继续锻炼。当天空开始飘小雨时,我们两个终于到了山顶,到了公路上,中虎跳探险之旅我们两个终于拿了第一,兴奋得互相击掌以示庆祝。

玉龙雪山--白色映像

去玉龙雪山的路上,天气还是十分晴好,进山区的时候,那时的温度,还是初夏时的感觉,可渐渐地,温度就一点点降低。天边也开始变天了,等开到景区入口处,换坐景区的大巴时,那时的季节,已经是初冬的感觉了。还好我装备齐全,早已把登雪山的顶级装备一穿俱全,快干内衣裤,抓绒衫,冲锋衣、冬季冲锋雨裤,抓绒帽、抓绒手套,户外防风眼镜。几乎武装到牙齿,文武又在旁边笑我:“哟哟,又开始臭美了。”我好脾气地对他很灿烂的一笑,心中暗想:“没有玩过户外的家伙。呆会看不冻死你。”

景区的专车是很豪华的沃尔沃,坐在上面十分舒服,正式进入山区的道路,就感觉进入冰雪天地了,与记忆中2004年上海的最后一场大雪完全不同,这里的积雪是终年不化的,两边是高耸的大树,但树上枝叶是看不清楚的,因为完全被厚厚的雪包裹着,加上树枝伸展的形状,以及树枝本身线条质感。生动如冰雪的雕塑一般。一眼难望到尽头的树林构成这样一大片的自然奇景,让我们自然而想到“林海雪原”这个词,之后我们在缆车从高位鸟瞰下面的冰雪天地,一个“海”一个“原”字足可以描述我们眼中所见漫山遍野大雪纷飞的景象。(附图)来到玉龙雪山,就完全能够体会到雪山的宏伟气势与江南秀丽山水的不同。第一次见到真正终年积雪不化的雪山,我们脸上都现出了孩子般率真的兴奋。

排队乘坐缆车的时候,由于马上要揭开玉龙雪山的庐山真面目,盼望之中,情绪更见高涨。上了缆车。惊讶于脚下大自然鬼斧神功的杰作,隔着玻璃,隔着飞舞的雪花,远山,高高低低的树林,视觉模糊,却更有一种神秘的美。坐了将近十五分钟的缆车,高度由三千多米上升到四千多米,我们终于可以与玉龙雪山亲密接触了。掀开塑料门帘,大雪扑面而来,眼前一片白色,瞬间就有一种迷失在宇宙中的感觉。经过几秒钟的适应,才慢慢看真切,我们已经真正的踏上玉龙雪山了,大雪纷飞之中,前面隐约有路通往更高处,一些游客在不远处前行。由于雪太大太密,可能只是十几米的距离,却也只能隐约看到一个人影轮廓而以。深呼吸了一下雪山冰冷的空气,我们开始向上行进。有一条被游客踩的比较踏实的路,踩下去雪不过没上脚背,而若一不小心踩到旁边的新路,那一脚下去,雪就没到了膝盖。而那时全身的细胞已经处于十分兴奋的状态下,急欲登上更高点,也顾不上脚下深一脚浅一脚了,一路走上去,经常失去身体重心,而或单膝跪地,或就这么一个前扑,就倒在地上,可那时心中已经充满孩子般的童心,越是摔跤,越是满脸满身的雪,越是快乐。我跟在废人、老J后面,不到十分钟,已经到了雪山的一个标牌处,牌子上注明,只能前进到此,前面危险。前面的游客也果然到此处,就止步了。我和废人在标牌处站了一会,户外的探险精神被激发出来,试图一试新高,可过了标牌处,一脚踩下去,下面简直就是空的,雪直接就到了大腿根处,且站都站不住,我们试了几次,都没有办法立足,索性趴下来匍匐前进。我跟在废人后面,还不忘给他拍几张曼妙的扭身动作的照片。(附图)艰难前行了五分钟,老J在后面叫我们回来。我们的探险欲望得到小小的满足之后,也就转身回来和大家汇合。赶紧抓紧时间互相留影拍照,随机组合拍合影。照片拍的差不多了,可总觉得还不够尽兴,我看到走在前面的文武,心中灵光一现。想想这个DD总是嘲讽我的装备,现在正是报仇的大好时机,不可错过。我抓起一团雪,在手里捏成一个雪团,瞄准文武的头,一侧腰,用腰部力量带动手臂,将雪球抛了出去,雪球准确无误的命中目标,被偷袭的猎物一回头,看到大笑的我(当时我对自己的命中率实在是太得意了,还没有来得及装出与我无关的假象),一时气愤不过,用手指指我:“你,,,你。。。”,马上开始自卫反击,于是由我点燃的一场所战争就此开始了,文武奋起反击,一时之间雪花漫天舞,如钻石星尘又似天马流星,向我全身袭来,我避无可避,想使出左脚踩右脚的梯云纵也来不及了,只得一个侧身倒下,虽侥幸逃脱,但第二波攻击是无论如何也避不了,只能把眼睛一闭听天由命,哪知废人突然斜刺里杀出,我立即大叫:“废人,废人,敌人在那边”,于是我与废人联手开始向文武发动新一轮攻击,文武边打边退。脚下又直打滑,怕自己腹背受敌,因此转为防守。后来老J、大树、蟑螂等也开始加入战团,最后这场局部战争演变成一场敌我不分,战线不明的混战(附图),蟑螂还有我最后还遭到被几个人合起来抛到雪地的偷袭。十几分钟的混战结束后,大家的情绪high到了最高点。完全把什么高原反应抛掉了脑后,稍微回复了一下跳动过速的心脏,转而到玉龙雪山4506的石碑处,继续拿起像机大拍特拍,之后在工作人员的催促下,这才依依不舍的打道回府。

回到室内,这才感觉到,雪山的温度不是普通人能适应得了的,雅雅和文武的牛仔裤自臀部开始也湿了大部分,两个人直在那里喊冷,我的户外装备很好的保护了我的身体,倒是一点都不觉得冷,也一点没有湿,可一直暴露在外面拿着像机的手已经冻得没有了知觉。我们赶快喝了一点热咖啡,才慢慢恢复体温。

那日玉龙雪山下大雪,虽然没有蓝天和远处幽远的山峰,但是在玉龙山顶,那一片茫茫大雪,天地间仅有一种颜色--白色映象,那一场重温了儿时的回忆的雪仗,在云南之行中,也是一个极其精彩的高潮了。

拉什海--水中蓝天

拉什海,历来以几十万只候鸟出名,我们虽不是爱鸟人士,但想像中万鸟齐飞的景象,也应该是波澜壮阔的,因此在去玉龙雪山之前,还是安排了拉什海的行程,来到拉什海,才知道,云南人所谓的“海”,其实就是湖。想像中海,来到跟前,一眼也就望到对面的山了。但拉什海岸边的黄色草地,摄影却是及其出彩的。我们在岸边散了会步,仔细搜寻了一下鸟的踪影,但目光所及,除了两只疑似鸳鸯的小鸟,其他鸟却是踪影全无。坚持了十几分钟,我们就放弃了努力。回到入口附近拍了张集体照后,就上车准备出发了,可车上搭顺风车的一个摄影爱好者,说早上在拉什海坐船到腹地后,真的看到十万只鸟,一时间,大家的兴致又高涨起来。于是重返拉什海,分批坐上猪槽船,赶往湖中心。

猪槽船,一根整木劈成,宽度只容一人,船底感觉像尖的,船身上大下小,在湖面左倾右斜,十分特别也十分刺激,想来上船时每个人都曾经怀疑过这种天然制品的安全问题,不过看到梢公镇定气闲的样子,也就没有什么好担心了,行到湖中心,这才发现冒这点风险是值得的,在岸边觉得那一潭碧水纯净透明,现在人在湖中心,一低头,水中的水草清晰可见。比起西湖的湖水,那水自有一种纯色的绿,更美丽的是,碧水中倒映着蓝天白云。加上高原地区,空气纯净,海拔高,天空广阔,那蓝天,那白云,在抬头望时已经觉得十分接近。现在映衬在水中,更是触手可及,加上微波颤动,更增加一份美感,更诱惑着我要一把抓下去。在湖中荡舟一小时,最终也只是远远的看到了一群鸟起飞的情景,而没有近在咫尺观察那传说中的候鸟的样子,但头顶蓝天,脚踩水中浮云的感觉。也让我陶醉了。(附图)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