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三)——2004年9月新马泰十日旅后感怀
不过十天的旅行,回来后的下班途中已不见了逼人的夏日斜阳,而是换作华灯初上的景象了。梧桐叶开始飞舞起来,飘摇无依的身影撩拨着行人的心情。一种孤寂而自由,落寞而安逸的秋日情怀悄悄地漫上心头。想着前几天还和十几个人坐着大巴奔波在异乡的城市乡间,走马灯似地观景购物,竟觉得原先习以为常的上班作息模式变得刻板陌生了。
其实,这种感觉很少在我身上发生。我是个十分恋家的人,很难适应离家在外的生活,所以尽管一直渴望延伸足迹去感受别处的生活,但始终对异乡的衣、食、住、眠心存畏惧,很难在家以外的房间里安然入睡。
就是带着一丝丝的忧虑踏上旅程的,而现在一切都释然了,因为大约三四天的旅程后,我终于克服了旅行中寝食难安的障碍,感受到了异常的轻松,体会到人在旅途行走四方的流浪的快感。每天早上,利落地收拾行囊,嗖嗖地拉上拉链,拖着拉杆箱迎着阳光轻快地穿梭在宾馆、机场间。晚上来到新目的地,没有陌生和计较,一张松软的床和一床干爽洁白的被褥就可以把疲惫的我送入梦乡,换得充沛的精神和爽朗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新的世界。
当我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节奏,发现自己完全爱上了这种感觉,心情快乐得象重获新生一般。在后来的几天里,看着听着同事们倦鸟归巢的神态和感叹,我却一天比一天兴奋,乐不思蜀。结束大马之行,回到曼谷廊曼机场,准备转机飞回上海,大家说笑着再向芭堤雅行。如果可以,我真的愿意,以补偿在泰国头几天里精神紧张、脑袋胀胀的损失。
如今,我仿佛开始理解远在德国的好友璐在说“习惯了流浪”时的心情。一旦解除了恋家的心结,不停地漂泊便不失为一种可以接受的生活方式。没有眷恋也就没有牵挂,没有属于自己的也就无所谓失去,所能拥有的就是变化着的过程和不可捉摸的明天。如果能这么看,那么虽然我们不必出家去当行者,却也可以在适当的时机推自己一把,割舍一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人和事,勇敢地去追寻更好的目标。不敢踏上新的旅途,也就看不到多彩的人生风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