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性学第一人”:公开研究性 被称“卖春博士”(3)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在1925年底,新文化运动刚刚结束,37岁的北大教授张竞生公开发布征集《性史》的广告。次年,《性史》出版,举国哗然。“那时候,唯独剩下这块禁区没人敢碰,他偏要去碰。”张超介绍说,“在那个年代,去公开地研究‘性’,让很多人都受不了。”《性史》的出版,很快让张竞生有了“性学博士”、“卖春博士”的“封号”,也造成他离开北大,开始了一段并不顺利的生活。晚年回乡,他先后主持修公路、办苗圃、办学。

名人故事

“中国计划生育第一人” 早马寅初37年主张节育

“谁是第一个在论文著作里提出‘避孕节育’,这个不太清楚,没办法考证先后。但外界把我父亲张竞生称作‘中国计划生育第一人’,我想是因为他有具体的主张,而且一直坚持这个主张,不是偶尔提提就罢了。”张竞生之子张超如此说。

1920年的时候,张竞生32岁。刚从法国学成归来的他,在广州面见时任广东省省长、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向后者建议在广东率先推行避孕节育。对此,陈炯明斥张竞生“神经病”。这一公开的提法,比1957年马寅初的“新人口论”早了整整37年。

“中国发起爱情大讨论第一人” 为人出头引发爱情大讨论

1923年,北大教授谭熙鸿欲娶亡妻的妹妹,引发了一场从北京到广州沸沸扬扬的讨论。同年4月29日,张竞生于《晨报副刊》发表了一篇文章,公开为谭熙鸿辩护,张竞生抛出了“爱情四定则”:“爱情是有条件的、爱情是可比较的、爱情是可变迁的、夫妻为朋友的一种”。这四定则,立刻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包括梁启超、鲁迅、许广平等60多人参与了当时的那场大讨论。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关于爱情的大讨论。

“中国性学第一人” 性学可以看作一个卖点

“说他是‘性学第一人’,大概‘性学’是他的卖点。这个卖点不是他找到的,在以前从来没有人敢公开来谈性。”说起父亲为何会被人叫做“性学第一人”,张超如此说。

“性学大师金赛比我父亲晚了大约一代人的时间,可他却被人们广泛认可,这就是文化的差别。”张超坦言,现在性教育课程开到了中学,可在张竞生任教的年代,在大学课堂里开设性教育课程都是不可思议的。

张竞生其人

张竞生其人(1888~1970),24岁时获孙中山委任为南方议和团首席秘书,后作为国民政府首批公费留学生赴法留学,1919年获里昂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1年,出任潮州金山中学校长,同年被蔡元培聘任为北大教授。1923年的“爱情四定则”言论引发中国第一次爱情大讨论。1926年,出版《性史》,离开北大。在上海期间,因为在性学方面的言论,被视为上海滩“三大妖人”之一。1933年,任广东实业督办,主编《广东经济建设》月刊。1935年,任广东省参议和广州经济委员。晚年在潮州家乡期间,由于在新农村建设的建树探索,使得他与声名远播的梁漱溟一南一北,并称为“北梁南张”。

第一页    上一页    第3页/共3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