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将军朱再明传奇:单枪撂倒四个鬼子(4)
朱家兄弟印象中,父亲是位和善乡绅。“总穿着长衫,抽雪茄,忙时管理果园,那是他从广东运回的广柑树,种了几百亩,闲时就到茶馆找老乡喝茶聊天。”
隆冬的一个下午,朱显鹏带记者走进陶家镇友爱村青龙湾,寻访朱家老屋和朱再明墓地。土墙青瓦的院落,依稀可见当年气派。“父亲对乡邻很和气,那时我家每年都要给穷人赊药、舍粮。”朱显钟清楚记得,“父亲唯一凶狠的时候,是我们不听话时,他会紧绷着脸骂我们:‘你这个奴才,想当亡国奴么?’”
除了这句留有深刻抗日烙印的话,朱再明给儿女们留下的,只有一座孤零零的坟包。上世纪90年代末,朱家儿女发现坟包被刨开一个洞。“盗墓贼以为在这座将军墓里,能挖到金银财宝,结果除了一副薄板,啥也没有。”
寂寥荒草下,抗日将领朱再明已沉睡近60年。
延伸阅读
浅读川军
川军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末。宣统二年,清政府废绿营,在全国建陆军36镇(师),四川因省大人多,成立了16、17、18等3镇。辛亥革命后,川军分裂;北伐战争期间,川军各部先后易帜换上国民革命军旗号:刘湘为21军、刘存厚为23军、刘文辉为24军、邓锡候为28军、田颂尧为29军、杨森为20军。
8年抗战中,川军请缨出川,常年在前线对日作战的有6个集团军,他们参加了从上海淞沪会战开始的几乎所有大会战,作战范围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山西、山东、河北、安徽、河南、湖北、江西、湖南、广西、贵州和云南。8年里,共有300万四川青壮年出川抗敌,有7位将军(不包括因阵亡而追赠者)献出了生命,总计伤亡官兵60万人,赢得“无川不成军”的美誉。
川军的吃苦耐劳独步华夏,川军的勇敢作战更泣鬼神,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知自己打的是“国仗”,因此敢用手榴弹和坦克拼,敢用刺刀和大炮拼,不战则罢,战则死战,胜亦惨胜,特别是来自川东的巴渝子弟,更是一群敢死敢拼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