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胜将军黄百韬自杀始末:望眼欲穿援兵没来(2)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在贾汪、台儿庄地区,举行战场起义。

毛泽东称何基沣、张克侠起义是淮海战役的“第一个大胜利”。

就在黄百韬在兵团部驻地新安镇准备西渡运河,朝徐州方向西撤之时,南京国防部却命令他等待由海州西撤的第44军。

“黄百韬准备从新安镇向徐州方向逃跑,是我们侦察到的。”76岁的徐法全,当年是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特务团侦察员。

“我和另外7名侦察兵深入到黄百韬兵团驻地。”徐法全记得,在这次侦察中,4名战友成了俘虏,被黄百韬处决了。“后来在碾庄圩,我还看到了战友们的尸体。”老人悲伤不已。

当王泽浚的44军从东海之滨赶到新安镇时,已是2天之后了。11月9日,黄百韬渡过运河,但他不等待后卫的2个团过河,慌忙炸毁铁桥,破坏船只,企图阻止追击中的解放军。

这天晚上,当黄百韬率领4个军到达碾庄圩地区时,他认为危险已经过去,竟下令部队整顿1天。

“这延误的向徐州撤离的3天,是致命的。”王楚英说。

此时,人民解放军各路大军已悄悄向黄百韬兵团形成合围之势。

“我们山东兵团越过不老河南下,迅速攻占了徐州以东的大许家、曹八集等地区,切断了黄百韬兵团逃向徐州的退路。”南京军区司令部离休干部徐法全回忆。

这一步棋,极为关键。“我们抢渡运河,紧追、猛攻黄百韬兵团。”83岁的老兵黄浩,时任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10师30团3营副营长。

“活捉黄百韬,全歼黄兵团!”王辅一记得,华野还发出了《全歼黄百韬兵团的政治动员令》,号召全军“克服疲劳,克服困难,不为小敌迷惑,不为河流所阻,坚决实行敌人跑到哪里,我追到哪里,直至将其歼灭为止”。

“到11月11日,我们华野就把黄百韬兵团4个军合围在以碾庄圩为中心,南北3公里、东西6公里的区域内。”几天前,年轻的秦叔谨因出色的工作表现,被粟裕任命为华东野战军司令部作战股股长。

位于陇海路以北,运河以西的碾庄圩,四周有一群大小不等的村落。为防洪水泛滥,每个村庄都筑起高出地面2至3米的高台,台子与台子之间多洼地、水塘。大的村落还有很深的环形水壕,村落之外为平坦开阔地。

“这种地形,易守难攻。”秦叔谨说。

“黄百韬被围,蒋介石震惊。”王楚英回忆,他急令邱清泉、李弥两兵团前去解围,“然而,这些人都被解放军牵制住了,难以分身。”“黄百韬尽管被我们包了‘饺子’,但要很快歼灭他,并不容易。”88岁的秦镜,时任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12师34团团长。

第一页    上一页    第2页/共5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