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M9手枪(11)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使用消声器的M9,由于早期的高效消声器直径大,阻挡了瞄准具的视线,因此在消声器上加装了简易准星和照门。

作为合同条款之一,M9手枪的生产应当在美国进行,于是伯莱塔公司在美国马里兰州的阿科基克村(Accokeek)建了个厂房,并开始置办机器,在这段时间内先由意大利伯莱塔公司负责生产M9。1986年6月,军方宣布还将再订购124,000把M9手枪(冷战时期美军的规模很大)。以每把160美元计算,124,000手枪的价值接近2000万美元。眼红的S&W公司游说了一些国会议员,提出要求军队再次招标和测试,1987年,一些新交付的伯莱塔手枪出现了问题,使反对者有了可乘之机。

首先出问题的是在1987年9月,一把民用型的伯莱塔92SB手枪的套筒在与闭锁卡铁连接的位置断裂,断掉的半个套筒向后飞出打伤射手(一名美国海军特种部队的成员)。然后在1988年1月和2月,有2把军用型的M9发生了同样的事故,两个海军特种部队射手受伤。在这三起套筒断裂的事故中,三名射手都被划破了脸,其中一个被打掉了牙齿,另外两个必需缝针(反对者趁机谣言满天飞,有的说法是有几个海豹队员被打至残废甚至死亡)。

同一时间,美国陆军正在用批量生产的民用型92SB和军用型M9进行枪管试验(与套筒毫不相关),但却同样出现了套筒断裂的事件:当时陆军用3把M9各发射了10,000次,然后在用磁性粒子检查武器的表面时,他们发现其中一把手枪的套筒上出现裂痕。于是试验人员决定继续打这3把M9直到套筒损坏为止。有一把手枪在打到23,310发时套筒断裂,另一把是在打到30,083发时,还有一把是在30,545发时。

对海军特种部队和陆军的断裂套筒进行检验后,发现金属韧性过低是套筒断裂问题的主要成因。陆军接着开始调查套筒的制造过程。调查报告(NSIAD-88-213)指出,由于在阿科基克的厂房还没有完全建立起M9的生产线,因此当时M9手枪的底把是在美国生产,而套筒则在意大利生产。根据皮卡汀尼兵工厂的冶金实验室的报告文件,认为意大利套筒的金属韧性低是因为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含有碲(Te)的钢材。

伯莱塔公司最初指责是弹药的使用而导致套筒断裂,他们得知事故中都使用了非北约标准的弹药和M882弹,他们认为这两种类型的弹药的压力过高,才导致套筒断裂。但陆军则坚持套筒断裂是由于金属硬度不够而非高压弹所致,M882弹的膛压也并不是很高,因此冶金问题是M9手枪事故的唯一解释。据传当时有一名海豹队员是这样发誓不使用意大利套筒的M9:“没吃过意大利的钢铁,你就不算是海豹队员。”(原文:“You're not a S.E.A.L. ‘till you have eaten Italian steel…”海豹每年训练的弹药消耗量比整个海军陆战队一年的消耗量还多,当年的套筒断裂也是因为枪打得太多,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如果你的嘴还没有“吃过”意大利钢,就说明你训练的弹药消耗还不到一个海豹队员的水平。感谢AKAK545和丁丁对原本翻译错误的指正。)

第一页    上一页    第11页/共26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第06页 第07页 第08页 第0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