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勃朗宁M1903 7.65mm/9mm手枪
1903年,勃朗宁大师又推出了新的力作――勃朗宁M1903 7.65mm/9mm手枪。作为美国人,他不能把所有的设计都放在欧洲生产。因此,在比利时FN公司生产M1903标准型手枪的同时,从“端平一碗水”的想法出发,勃朗宁也使美国的柯尔特(COLT)公司获得了M1903手枪的生产权,尽管他远赴欧洲发展的原因是其在美国曾与温彻斯特公司有过节。美国生产的M1903手枪比FN公司生产的手枪枪管短32mm,全枪长自然也短32mm。在美国生产的M1903勃朗宁手枪,自然铭刻上了柯尔特公司的旗标。尽管当时在大多数中国人中,对“COLT” 这几个洋文识者甚少,但是那匹嘴里含着长矛的“小马”,却是很多人都认识的。于是乎,“马牌撸子”这个词,也就“约定俗成”地上了中国枪械文化的“大辞典”。

M1903手枪及弹匣 说到中国枪械文化,不能不提及一种现象,笔者在此权且称之为“勃朗宁现象”。长期以来,特别是战争年代,每当人们聊起枪来,往往都要在枪名的前面冠以制造国的名称,诸如“德国造”、“美国造”、“英国造”等等。而每当人们一提起勃朗宁手枪来,则往往不论何国制造,一律称之为“勃朗宁手枪”。这也许就是知道“马牌撸子”的人多,但知道其制造国的人少的原因之一吧。尽管在美国柯尔特公司生产的勃朗宁 M1903 7.65mm/9mm手枪与比利时FN生产的勃朗宁M1903手枪同宗同族,而且许多部件都是一样的,但由于后者的全枪长达205mm,已远远不在“撸子”的范围,因此所谓“马牌撸子”一般是专指“美国(COLT)造”者。
早期生产的“马牌撸子”,只有7.65mm 口径一种,使用7.65×17mm柯尔特自动手枪弹(通用7.65×17mm勃朗宁自动手枪弹)。1908年以后,又开始生产使用9×17mm柯尔特(或9×17mm勃朗宁)自动手枪弹的“马牌撸子”。两种“马牌撸子”的区别,除了口径不同外,主要不同点在于,前者的套筒与枪口套是两个分开的零件,后者则将枪口套与套筒简化为一个整件,其他部分几乎完全一样,以至于许多部件可以互换。
“马牌撸子”能够在那么多“撸子”中勇夺银牌,名居第二,何许原因?靠它与枪械大师的“关系”?靠它那与同宗共有的平平外表?都不完全是。那么,就让我们由表及里地来探个究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