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 British(7.7×56mm R)(2)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在当时,创伤弹道学还是一门无人涉足的科学,没人知道600m/s的初速对于这种重量较轻的小口径弹来说是不够的,这样低的速度只适合比较重的软铅弹,例如.450口径马蒂尼-亨利步枪(Martini-Henry)发射的480格令软铅弹。而且全被甲的Mk.II弹侵彻力强,可以穿透大象的头骨,但对于人体目标来说它的侵彻力是好过头了,弹头能量不能有效传递给肌体,产生的瞬时空腔太小,英国的研究人员通过对不同人种的尸体解剖发现Mk.II弹的创伤弹道非常整齐。

在19世纪未期,驻印度和阿富汗的英军士兵经常发现被数量和勇气都远超自己的敌人所包围,而且他们还发现.303口径步枪的杀伤效果不如原先装备的马蒂尼-亨利步枪。于是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达姆兵工厂(Dum-Dum arsenal)为了解决.303弹杀伤力低的问题而生产了一种半被甲的.303弹头,这种枪弹在弹头前端露出一小部分铅芯,这样较软的弹尖部在进入肌体后会比较容易膨胀变形,这种软尖弹式的设计其实就跟原来无披甲的马蒂尼-亨利软铅弹类似,利用铅容易变形的特性,使.303枪弹也可以有效地把能量传递给肌体。原本.303枪弹与.450马蒂尼-亨利枪弹的枪口动能就几乎相同,而现在.303枪弹也可以有效地把能量传递给目标,于是,声名狼藉的达姆弹就这样出现了。

在实战中显示达姆弹的杀伤效果比Mk.II弹好,但达姆弹的数量很有限,大多数的驻印英军部队使用的枪弹仍以普通的Mk.II弹为主,于是有些人就自己动手挫开弹头前端的被甲,这样也能达到类似于达姆弹头的效果。不过印度争取自治的起义军经常使用与英国军队相同的武器装备,所以也有一些印度人用达姆弹来对付英军士兵。

达姆弹除了在1897年至1898年间在印度西北边区Chitral省和Tirah省的远征期间及在苏丹使用过外,没有在其他地方的英军使用过。达姆弹只是一种应急做法,本身并没有经过充足的试验,虽然解决了杀伤力不足的问题,但命中精度却又降低了。不过受到达姆弹的启发,英国在1897年研制出杀伤效果和精度都更好的Mk.III弹,其实就是在弹头前端开一段空腔而改成空尖弹。在经过进一步改进成Mk.IV弹后,这种空尖弹在当年就开始投产,接着在1899年又研制出Mk.V弹,同样是空尖弹,但弹芯含2%的锑以增加其硬度。

这时候,英国由于使用了这种扩张性弹头而受到巨大的政治压力,英国的政治对手——其他的西方列强都谴责英军使用了不人道的枪弹。英国极力辩解说这种枪弹只用于对付“野蛮人”(指殖民地争取独立的武装),并不会用于与“文明人”(其他西方国家)的战争。但这种无耻的辩词没有得到其他殖民国家的认同,最终在1899年签署的海牙国际公约中,明确规定各国不得在战争中使用“容易在人体内扩张或变形……”扩张性弹头【原文系expand or flatten easily in the human body……】。原本很不情愿,但恰好此时在布尔战争中,布尔人同样使用了扩张性弹头来打英国人,英国难以为敌人使用的枪弹辩护,再加上来自四面八方的政治压力,于是也老老实实地签署了海牙公约。

第一页    上一页    第2页/共11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第06页 第07页 第08页 第09页 第10页 
第11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