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之斗士——菲亚特 CR.32“箭”战斗机(4)
CR.30 的原型机,机身号 M.M.165

CR.30 生产型
CR.30 于 1933
年开始生产,包括一架特别为向中国航空代表团展示而准备的飞机。该机将用于一系列的试飞以展现其性能。然而这些试飞徒劳无功——中国军方人员对装直列发动机的战斗机抱有成见,认定其冷却系统脆弱易损。中国人更倾向于气冷星形发动机,意方遂放弃了推销
CR.30 的努力。
1934 年春,菲亚特公司开始向意大利空军交付首批 CR.30 战斗机。第 1 联队和第 2 联队成为最先接收 CR.30 的战斗机部队。不久,CR.30
随第 8 战斗机大队出现在非洲殖民地,1935 年,该大队作为第 2 联队一部移驻利比亚班加西。1936 年,另两支部队——第 13
战斗机大队和联队总部(Commando di Stormo)也装备了 CR.30。
菲亚特 CR.30
为全金属结构,但与当时盛行的设计一样,机翼和尾翼面采用了布蒙皮。钢加强的杜拉铝(也叫硬铝,一种铝、铜、镁、锰合金)被用于机身、机翼和机尾。整个机头部分为杜拉铝蒙皮。与罗萨特利以前的战斗机设计一样,CR.30
采用了一种“翼半”的机翼布局(即一个机翼面积小于另一个的一半),由华伦桁架(Warren Truss)式支柱支撑,而不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战斗机惯用的传统的
N 形支柱,这使得从正前或后方看起来,翼间支柱呈 V 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