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Battle)轰炸机悲歌(8)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战斗”T.MK I 是具有串列座舱和双重操控系统的教练机,由奥斯丁公司于

1939 年开始生产,共生产了 200 架。与靶标牵引机的情况类似,“战斗”T

则是由从作战一线退下来的“战斗”改装而成的教练型,同样具有串列座舱和双重操控系统。不过也有少数训练单位直接使用未经改装的“战斗”作为教练机。

“战斗”T.MKI

就性能而言,“战斗”在各方面都达到了官方指标,其设计应该说是成功的。但是,早在 1936

年,皇家空军内部就出现了对轻型轰炸机的批评声音,认为此类飞机航程、攻击威力都有限,难以对敌人造成实质性威胁。到“战斗”投入现役时,多种新型战斗机,诸如德国的

Bf 109、英国的“喷火”、“飓风”等已崭露头角。这些战斗机在飞行速度上都远远超过“战斗”,而速度又恰恰是轻型轰炸机生存的核心因素。因此“战斗”在入役之初就遭到不少批评,被认为是一种已经过时的飞机。皇家空军对此并非没有认识,事实上多种新型轰炸机的研制正在进行中。但这些在研的飞机很难在短时间内投入服役。面对着欧洲大陆逐渐紧张的政治局势,出于保持部队战斗力及工厂生产能力的考虑,皇家空军还是决定批量装备“战斗”。

1937 年 5 月 20 日,英国皇家空军第 63 轰炸机中队接收了

K7559 号“战斗”,从而成为第—支换装“战斗”的部队。接近年底时,中队已拥有 15 架“战斗”。同年,第 52、88、105 和

第一页    上一页    第8页/共20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第06页 第07页 第08页 第0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