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程师合格率世界最末 因工程教育缺实践

图为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在2009国际工程教育大会上发表报告。人民网记者 魏艳摄
人民网科技北京10月21日电 (记者 魏艳)“虽然我们有巨大的工程科技人力资源,但当前我国工程教育还存在着‘重论文、轻设计、缺实践’的严重弊端。”在今天上午进行的2009年国际工程教育大会上,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作出上述表示。
据中国科协近期发布的调查显示,中国已拥有科技人力资源总量高达4200万人,居世界第一位,其中工程科技人才约占了三分之一。
对此,潘云鹤表示,相比世界其他各国,中国拥有得天独厚的积累优势,即我国工程专业学生生源好、规模大、就业市场广阔。“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工程师短缺的大环境下,如能通过教育激发出工程创新的潜力,中国工程科技人才在量和质上都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布的2002年《国际竞争力报告》中一项“国内市场上是否有合格的工程师?”的调查显示,在参与排名的49个主要国家中,中国排在末尾。
潘云鹤认为,这说明当前中国工程教育存在一些严重的弊端。首先是实践教育和工程设计环节缺失,重论文却轻设计、缺实践;其次是学科老化,知识的融合与交叉欠缺,创新教育不足;三是基础教育中缺乏对工程科技与创新的兴趣培养以及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与高等工程教育无法衔接;四是工科教师队伍的非工化趋向严重,工程背景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