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伊宁,看汉家公主纪念馆(上)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09-11-0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天山网讯(记者苏兵)昭君出塞的故事人尽皆知,而知道不多的是,汉代公主细君、解忧远嫁乌孙国要远远早于昭君。

伊宁市江苏路口的汉家公主纪念馆,就是一部细君、解忧和亲历史的浓缩版“史记”。

因公主的家乡在东方(江都,今扬州),所以纪念馆坐西朝东,以缅怀公主。我们走进纪念馆院内,只见左右两侧是典型的汉代回廊,呈朱红色,透着古朴与传统。来到主展厅,飘入耳际的是凄婉的琵琶曲《黄鹄歌》,进入视野的是一个庄严的汉白玉碑,约一米高,圆柱体,上面用哈、汉文字记载了兴建汉家公主纪念馆的缘由及意义。

讲解员向我们讲述了一段汉代历史:西汉初,为联合乌孙共抗匈奴,武帝将江都王刘建之女细君公主嫁给了乌孙昆莫(王)猎骄靡,猎骄靡以其为右夫人。后来,猎骄靡去世。按乌孙风俗,细君须嫁继承王位的猎骄靡之孙军须靡。细君不愿嫁,她上书武帝,武帝回信:“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细君只得从命。细君多愁善感,又难以适应乌孙“肉为食,酪为浆”的生活,于是终日寡欢,著名的《黄鹄歌》就是她在此番情境下的绝唱:“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不远处一道帷帐内,端坐着手抚琵琶的细君塑像。讲解员说,这是镇馆之宝,用高分子材料制成。我轻抚塑像手背,果然不同一般,细腻光滑,宛如真人。

馆内有幅泥塑的《细君公主出嫁图》,几十个人物活灵活现、形神兼备,全景展现了细君公主远嫁西域的过程。画中最有名的当属“灵璧手印”。据说细君出嫁时,车队行经安安徽灵璧时,细君在一处山岩前黯然伫立,手抚巨石,东望乡关,泪眼婆娑,以至于在石上留下了一枚清晰的手印。这手印后来经匠人摹刻,遂成一方景观。

5年后,细君公主香消玉殒,长眠在西域草原。细君思乡,馆内因此还陈列有扬州汉陵苑赠送给她的家乡泥土,这土盛放在有2000余年历史的金丝楠木盒子里,像是对细君芳魂的一种告慰。

细君的一生充满传奇、悲壮的色彩。为了江山社稷,她牺牲了自己,作为汉朝与乌孙的第一个友好使者,她使乌孙与汉朝建立了巩固的军事联盟。

细君远嫁乌孙,早于昭君出塞72年,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形成以来第一个远嫁西域的汉室公主,同时,她还是琵琶的创始人,并是“诗以言志”(抒情诗)的开路先锋。

稿源:《乌鲁木齐晚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