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玉
是古代一种特殊解结用具,形状似弯曲的鸟爪,一端尖锐,一端平直,或雕成其他形状。多用玉石或象骨制成。新石器时代就有这种形制玉器,汉代广为流行,唐代以后渐少,汉代以前它是解结的工具,以后逐步消失了解结器工具的性能,而转化为单
纯的佩饰品,纹饰也由素面变成透雕鸟、凤、龙等图案。这件玉为东汉早期装饰品,1993年于济宁市肖王庄汉任城王墓出土,现珍藏在济宁市博物馆。玉长9.7厘米,最宽2.6厘米,厚0.4厘米,弧形扁角状,白玉质,两端呈褐色,通体光滑,两面雕琢纹饰,较宽的一端一面饰一螭虎,一面饰凤乌,螭尾回首,凤鸟张口,二者首、颈部透雕可供穿系,身、尾部浅浮雕成卷曲状,其上再饰以阴线纹。器身中部镂孔,边缘阴刻竹节状纹,尾部尖锐。该玉纹形精巧,极富装饰性,说明它们已作为纯粹的饰物,而不再具有实用性了。这件玉晶莹润泽,做工考究,纹饰设计别致,采用透雕,浅浮雕相结合的技法,将鸟兽形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再以镂孔、线刻作衬托,生动活泼、玲珑剔透,不愧为东汉玉器中上乘佳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