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淮海实业银行发行的纸币
在南通博物苑旧藏的纸币中,有一张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淮海实业银行发行的纸币,这张纸币是张孝若任淮海实业银行总经理时发行的纸币。张孝若,张謇之子,生于1898年,字孝若,名怡祖。曾先后就学于南通师范附小、青岛东方大学、上海震旦学院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商学士学位。学业完成后,随父经营大生企事业,先后任南通学院校长、大生纱厂董事长、大达轮船公司总经理、淮南盐垦公司常务董事长等职务。
这张纸币面值5元见图,长16.6厘米,宽9厘米。纸币的正面为张孝若的头像,头像的右下角印有“淮海实业银行”红色印章。纸币的四周有装饰性花纹的边框,边框的四角上有留白的“伍”字;框内上部正中从右至左是横写黑色楷体“淮海实业银行汇兑券”九字,字的两侧有“NO.F011469”的红色号码;纸币的右侧为当时付款的方式,为“凭票汇付国币伍圆淮海实业银行照付”竖写成3行;纸币的左侧为竖写“伍圆较大”。该纸币的背面,其装饰性花纹的边框与正面不同,框内中上部是“HWEIHAIINDUSTRIALBANK”;纸币的正中为淮海实业银行大楼。该建筑位于南通城濠河南畔,是一幢西式大楼,楼为三层,共五间,楼前还用欧式围墙与马路相隔。这张纸币除红色号码外,其余颜色为紫色和绿色,票面印制相当精美。
张謇——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屈指可数的实业家、教育家,他在家乡南通兴办实业的同时,重视发展金融资本。早年他为了控制通海地方游资和两淮盐务资金,曾筹划开办江苏银行、南通劝业银行和盐盐业银行,但由于多种客观原因未能实现。而后他在经营大生纱厂等企业20多年的经历中,饱受缺少资金的痛苦和艰难,深知掌握金融资本主动权的重要。他深深体会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想自己操纵自如,不受制于别人,只有自办实业银行。于是,他下决心在南通创设自己的金融机构。1920年,南通淮海实业银行成立,总经理为张孝若。银行的大部分职员为张謇在通所办的银行专修科及甲种商校的毕业生。总行设于南通,在海门、南京、上海等地设立分行,在盐城、阜宁、东台等垦区设立分理处。淮海实业银行初创时,该行业务发展比较正常,不到两年分支机构就有十余处之多。银行主要以存款、放款、贴现、受抵有价证券及代理南通地方公债等业务。1921年,总行由南通改迁上海。
淮海银行放款分为5个方面:对大生系统各工厂往来;对垦区的商品押汇与股田押款;对通海各企业的投资、押款、信贷;对各地商业的往来;对通海教育、慈善、公共事业之抵押、拆放等。银行开办的当年,还获得政府批准的纸币发行权,印制了壹圆、伍圆、拾圆三种面值的纸币。现所见的淮海实业银行的三种面值的纸币皆未印制发行年份,为该银行成立当年所印制。
1922年,全国工商业全面萧条,淮海实业银行存款逐渐减少,提取日益增多,营业逐步萎缩。对工商企业放款难收,甚至对一些濒于破产的公司还要贷款接济。以上种种原因,使淮海实业银行的业务受到很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淮海实业银行及时采取措施。如印好的钞票库存不发,并争取到上海各同业的支持,使银行得以维持,但已到了应付债户的阶段。1926年,张謇去世,该行支薪职员仅留9人,不久也全部离散。抗日战争胜利后,曾讨论过复业问题,最终因集资困难没有结果。
从这张纸币中不仅可看到张謇先生重视金融资本的理念和做法,也可看到金融资本在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