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联璧合,熠熠生辉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09-11-0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清朝乾隆、嘉庆时期,随着金石考据学的勃兴,大量墓志发掘出土,不少人由考据进而学书,书法逐渐转向碑学。尤其是在阮元、包世臣的大力倡导下,更加推进碑学的研究和传播。到道光、咸丰年间,终于形成碑学蓬勃发展的局面。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成绩突出的书法家,如邓石如、伊秉绶、丁敬、黄易、桂馥、陈鸿寿等。邓石如、伊秉绶二位造诣最深。邓石如将四体书法互参并融,碑、帖兼采,被誉为“国朝第一”。伊秉绶的书法,上追秦汉,隶书成就相当突出。两人书名并重当世。然而以伊秉绶、孙星衍、张问陶诸位大家,共书一扇的作品则更为难得一见,堪称精品。

此扇面为纸本,横59.5厘米,纵21.4厘米。根据张问陶的落款为“壬申年”,即嘉庆十七年1812,张问陶48岁时书。作品中涉及的思亭先生,即是吴修。吴修1764—1827,字子修,一作子思,号思亭,又号筠奴。浙江海盐人,流寓嘉兴。画山水得王洽泼墨法,惜不多作。吴修兼善写生,好古精鉴,喜集名人法书,有《刻昭代尺牍》、《江海连珠》、《青霞馆》等帖行世。

伊秉绶、孙星衍、张问陶三人的书法是从帖学入手,他们通过对秦汉碑刻的研习后,表现出的面貌各具特色。这便是人们常说的“我”。此扇面令人观后赏心悦目,不愧为一幅佳作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