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拉塔哨所:雷达兵马万驹的悲喜两重天(2)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9-0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然而,这种幸福荣耀的日子过了不足半年,马万驹发现他的宝贝疙瘩失灵了——自从哨所乔迁到喧嚣热闹的都拉塔口岸后,每天通过国门的车辆高达200余台,日日都有上千人频繁地在国界周围活动。

几乎,每台车都载有电源信号发射系统,每个人都持有一部手机。只要一打开雷达,显示器上就密密麻麻地罗列着上千个微弱的信号源——既无法辨边人员活动轨迹,更不能断定其身份。

新装备失灵,官兵一度又回到了往日的老旧巡逻方式。官兵像以前那样,又开始了早出晚归,风吹雨淋的生活,这让马万驹一度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当中。

还好,没过多久,马万驹所在团就开始大力推行信息化边防建设,斥巨资从内地购置了新型监控系统,并在哨所一线防区安装了3套红外摄像头。

如今,官兵只需坐在监控室调整摄像头,就可对防区数十公里边境线内的人员、牲畜活动情况一览无遗。稍有临界倾向,哨所马上就可根据实际,派出兵力前往一线予以制止。

监控距离最远达30公里,传回的图像高度清晰,而且夜间照样能操纵,马万驹对新装备啧啧称奇,无限感慨——雷达用不上了,往日的执勤能手,一夜间,就失去了原来的光环。

爱抚着昔日的宝贝疙瘩,马万驹深感痛苦、犹豫、彷徨。此时的他,有着说不出的感情——选择进步,淘汰落后,结束雷达的光辉历史已成必然。

幸好,今年初,团里大规模培养信息化人才。马万驹,曾经的焦点人物,又作为通信尖子人才,被送到了西安深造。

从天而降的喜讯,让他又重新找到了往日的自信。近3个月时间,马万驹接受了包括光端、网络、电台在内的所有最新通信专业培训。

尽管,再次面临着痛苦的就学过程;尽管,可能随时面临刚毕业,新装备就要被淘汰的尴尬局面。但,坚强的陇人马万驹,做好了迎接所有艰难困苦挑战的充分准备。

“我们面临着全新的时代,既然选择了顺应潮流,就得始终保持时刻冲锋的姿势!”马万驹说。

第一页    上一页    第2页/共2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