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赴黎维和部队扫雷资质成为联黎部队典范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8-2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2009年5月,联合国副秘书长罗伊在黎以蓝线地带视察我扫雷官兵作业示范。孙自彬 摄

上世纪90年代至今,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先后承担了中越边境大扫雷、赴厄立特里亚和泰国援外扫雷教学、赴黎巴嫩执行维和扫雷排爆等重大任务。主要承担扫雷排爆任务的地爆连被授予“中越边境大扫雷一等功臣连”荣誉称号,荣立集体一等功2次,10人荣立个人一等功。

“好莱坞有个电影叫《拆弹部队》,与之相比,我们同样具备世界一流的扫雷排爆水准。但与之不同的是,我们执行扫雷任务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当地居民正常的生活秩序,我们是为和平而扫雷!”团长聂学政介绍说。

2006年3月,我国组建以该团为主的首批赴黎巴嫩维和工兵营开始在南黎任务区执行任务。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成立30多年来一直有硬性规定,通不过国际SOP(扫雷资质认证)就不能进入任务区执行扫雷任务。工兵营作为在这个任务区的第一支中国部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唯有“摸着石头过河”。他们本想借鉴乌克兰的标准扫雷作业程序,但乌克兰却以保护知识产权为由断然拒绝。

看到他们高傲的眼神,中国扫雷官兵们的心象被蜇了一样难受。为了早日通过资质认证,他们迅速组成攻关小组,夜以继日,艰苦奋战研究SOP。时间紧迫,他们在完成每天平均10个小时的扫雷任务之后,坚持加班到凌晨2、3点编写材料;资料缺乏,他们就地取经,积极向联合国地雷行动协调中心和黎巴嫩政府获求帮助。黎以交战期间,全营官兵被迫躲进掩体里,由于生活条件恶劣,攻关小组组员中有好几人严重便秘,什么东西也吃不下,但他们仍然强忍着腹痛编写资料,为的就是早日让中国扫雷走进雷场。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6个月的时间,他们便编写完成了长达272页35万字,属于中国扫雷部队自己的《扫雷标准作业程序》,顺利通过了MACC(联合国驻黎巴嫩地雷行动协调中心)的资质认证考核,获得了联合国和黎巴嫩政府联合颁发的《扫雷资质证书》,成为我军首支通过国际扫雷资质认证的专业扫雷队伍。攻克这一难关,他们比乌克兰工兵营少花了近2年半的时间。为了这个资质,他们用了20多公斤稿纸,半年没有睡过好觉,参与编写任务的大部分战友体重下降,但他们为自己的成绩骄傲。

随之,他们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展开扫雷训练,迅速掌握了符合联合国规定的标准作业程序,并于2006年10月17日顺利通过认证考核。率领攻关组的该团副团长陈代荣说:“外国人能干成的事,我们中国军人也能干成,而且会干得更快更好!”

在随后的第二批、第三批直至第八批维和工兵营,在进驻任务区后只需要短短几个工作日的时间,便通过了资质认证。由中国军人编写的《扫雷标准作业程序》获得了联合国官员和地雷行动中心的高度赞扬,一致认为是联黎部队成立以来最规范、最科学的扫雷标准,引得法国、比利时等其他国家扫雷队纷纷来到中国营效仿、学习。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现任秘书长潘基文及联合国副秘书长罗伊都曾专门接见我扫雷官兵,高度赞扬:中国军人在黎巴嫩的维和行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已为国际社会所认可。

迄今为止,我赴黎维和工兵营共安全、顺利、高质地完成了24万平方米疑似雷区和25公里道路的探查工作,发现和排除未爆弹10800多枚、各种金属物9500多件,成为联合国扫雷部队中唯一一支速度最快、效率最高,保持零伤亡记录的部队。(孙自彬)

第一页    上一页    第1页/共4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