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中国不愿听命安排令西方不高兴[图]

包道格(Douglas Paal),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现任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副主席。2002-2006年,担任布什政府的“美国在台协会(AIT)”台北办事处处长。

沈大伟(David Shambaugh),美国密歇根大学政治科学博士,现任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国际关系学院中国政策项目主任。目前在社科院担任访问学者。
【作者】《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李颖 发自北京
【访谈动机】
今年2月,在《华盛顿邮报》一篇专栏文章中,美国权威经济评论家罗伯特·塞缪尔森曾用一段对中国的评论作为开头:“最近的事件说明,美国的政治、商业和学术精英彻底错判了中国。与中国的冲突成倍增加了。想一想被低估的人民币汇率及其对贸易的影响、哥本哈根全球气候谈判的破裂、中国对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的不冷不热、中国在推动朝鲜放弃核武时的糟糕表现、美国对台军售、谷歌宁愿退出中国也不愿容忍审查制度的威胁。”
尽管西方舆论对中国的指摘由来已久,但最近这次显得尤为密集。美国企业研究所学者卜大年甚至认为,和以往中美关系紧张期间西方评论家既批评美国也批评中国不同,这次他们都把矛头一致指向中国。他在总结了近期英美大报文章的主流观点后得出结论认为,西方认为中国“是一个由实力与弱点、骄傲与担忧组成的混合体,难以捉摸且可能十分危险”。
引发美国乃至西方这一番不高兴的原因是什么?
包道格和沈大伟,两位美国专家做出了不尽相同的阐释,但他们不约而同地看到了一个根本性诱因:中国没有按照西方设想的轨道行事。
【先驱语录】
★美中关系年内会更加棘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两国现阶段都被浓厚的民族主义情绪笼罩。
★西方人还会继续失望的,因为中国就是中国,中国不会屈服于任何来自外部的压力或意图。
★大多数美国人宁愿不领导全球反恐战争,但天命使然,我们必须做我们应该做的。中国的天命也正在降临。
美中关系年内会更加棘手
《国际先驱导报》:近段时间以来中美关系的氛围比较微妙。2009年下半年奥巴马访华前后,两国媒体普遍比较乐观,甚至一些美媒觉得奥巴马对华太“温顺”了。然而,从2010年伊始,两国之间的摩擦接踵而来:对台军售、人民币汇率问题、伊朗核问题等。你如何看待这种情势变化?
包道格:美国媒体之前对美中关系的描述是不确切的。实际上从去年初就可以预测到台湾、西藏、贸易及伊朗这一系列敏感的话题将会出现,中国也从正式及非正式的途径觉察到这些问题将会浮出水面。中美两国应该互相宽容和尊重来度过眼下这段艰难时期,进入伙伴关系的新阶段。5月份美中展开战略经济对话时,我相信媒体又会说出新故事,修正他们之前短视的那一套论调。
沈大伟:美中之间有时会发生摩擦、关系紧张,这倒也正常,因为这两个大国的利益、制度和价值观之间差异巨大。不过,目前美中之间的紧张状态还是令人忧心。从单个问题来说也许都是可控可处理的,但我担心这些矛盾综合起来会对两国关系构成侵蚀性效应。两国政府应当避免对单个问题做出过度反应,应当从长远战略的角度去考虑和解决问题。
问:中美关系今年会不会更加棘手?为什么?
包:不久还会有一些令中国不愉快的情况出现,比如核态势评估报告、国防部关于中国军力的报告等。不过,今明两年也是美中高层合作的关键年。例如,美国热盼胡锦涛主席出席4月的核安全峰会。我可以肯定,他不会对美国在峰会上的表现失望。美中两国的众多部长议员将云集在战略经济对话框架内,协商解决争端。
沈:我认为美中关系年内会更加棘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两国现阶段都被浓厚的民族主义情绪笼罩。中国不接受来自外界的任何建议;而随着美国失业率高居不下、11月国会中期选举的临近,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也在增长。中国觉得在对台军售和西藏问题上遭到奥巴马政府的背叛,而美国政府觉得中国没有遵守两国联合声明,在国际上承担起负责任的大国伙伴角色,比如在伊朗问题上即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