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将陈伯钧走火杀人:毛泽东枪下留人生死情

时任红6军团军团长的陈伯钧
开国上将陈伯钧(1910~1974),是1927年跟随毛泽东参加秋收起义、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元勋之一。烽火硝烟,世事更迭,然而青史上却殷殷记载了伟大领袖毛泽东与忠勇将士陈伯钧之间存续多年且鲜为人知的深厚友情。
枪下留人生死情
1928年春,陈伯钧在红四军教导队任副队长兼党支部书记。在一次战斗中,陈伯钧缴获了一支手枪,因枪有锈斑拉不动枪栓,教导队长吕赤开玩笑说:“什么破枪,‘半斤铁’,扔了算了!”陈伯钧舍不得扔,把手枪零部件拆开,找来煤油反复擦拭,终于鼓捣好了。
一天,吕赤带队外出打土豪归来,刚迈进院子,陈伯钧笑着迎上去,持枪比划说:“我这枪可不是‘半斤铁’了。”随即拉动了枪栓。他万万没想到枪栓带动撞针,击发了一粒尚未退出的子弹。砰的一声枪响,吕赤应声倒地。陈伯钧顿时愣住了:同是四川老乡、黄埔军校生,又一起上的井冈山,平日里朝夕相处感情甚笃的亲密战友,竟突然倒在自己的枪下……陈伯钧跪倒在吕赤身旁,奋力呼唤他的名字,但一切已无可挽回,吕赤停止了呼吸。
陈伯钧闯下大祸后,心情极为沮丧,迅即被关了禁闭,等候上级处理。黄埔军校的同窗好友、时任一师二团参谋长的徐彦刚怕陈伯钧想不开,亲自陪他住了两个晚上,劝导他相信毛泽东会对此事作出公正的处置。
对吕赤之死,毛泽东也很难过,但他弄清情况后并没有马上作结论。毛泽东找来士兵委员会主任张令彬,以征询的口气说:“你们吕队长被陈伯钧误杀了,你看不杀陈伯钧好不好?”张令彬说:“很多人都要求杀。”毛泽东说:“如今已死了一个黄埔生,要再杀一个黄埔生,就失去了两个军事指挥员。陈伯钧不是故意伤人,我看还是不杀为好。你回去做做工作,开个士兵委员会,讲清不杀的道理。”张令彬便回教导队向学员们转述了毛泽东讲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