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梅兰芳访日被台湾特务跟踪 曾决心殉国(3)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下机之后,果然有许多英国武装警察在机场等候。我和孙平化趁忙乱之际,扣住审讯了那个可疑之人。我直截了当地问他:“你为什么跟我们来九龙?说实话,放了你;说谎话,带回去处理!”那人连忙说:“我说实话,说实话,因为上面弄不清你们去哪,两个班次都派了人,是为了经过台北放信号的。”因为没有得逞,有犯罪动机,无犯罪行为,我们就对他加以斥责,把他放了。于是,200多名英国警察用武装警车把我们护送到深圳车站。进入候机厅查点人数,代表团86位一个不少,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事后得知,周总理为了保证代表团安全回国,7月15日彻夜未眠,深夜召见了英国驻华代办,恳切委托他们准时在启德机场武装接应。 周总理为全团平安归来彻夜操劳,高度的负责精神,感人至深!

梅兰芳绝口不提的一段生活

79年前,梅兰芳赴美巡演一炮而红,把大萧条时候的整个美国都迷住了,成了中美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事件,对这一事件,梅兰芳在几十年后,都绝口不提,是梅兰芳谦虚,还是另有原因?《长江商报》刊载卢欢的文章,给出了答案,以下为原文:

梅兰芳1930年赴美巡演是中美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事件,不过三十年后梅兰芳本人的回忆录《舞台生活四十年》,对此绝口不提,而陈凯歌执导的《梅兰芳》也一笔带过。历史学家雷颐近日撰文揭秘,他认为当年促成梅兰芳赴美演出的许多人物在几十年后全都成为敏感的“反动人士”,因此梅兰芳有所“回避”。

梅兰芳赴美演出,具体事务由他的“智囊”和“戏袋子”齐如山打理。几十年来齐如山对梅可谓恩重如山,但梅后来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中却少有提及,因为齐如山在1948年去台,在那个特殊时代,去台湾即是罪大恶极。

此外,梅兰芳剧团作为私人剧团,访美演出完全是民间行为,自然颇费周折,从提议到成行将近十年之久。首先要解决的是经费问题,司徒雷登和辛亥革命功臣、国民党元老同时又是1927年帮助蒋介石发动“四?一二”事变的李石曾发动为梅捐款。美国的邀请单位,几经周折最后由1926成立的“华美协进社”发出邀请信。“华美协进社”是由胡适、张伯苓、梅贻琦和大名鼎鼎的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等几位中美学者共同发起的。对梅访美,胡适大力支持,梅兰芳不仅多次与居住在上海的胡适通信,还几次专程到上海拜访。但促成梅赴美演出的这些人物,芮恩施、司徒雷登、李石曾、胡适乃至杜威,在几十年后都成为“最最反动”的人物;而“美帝”也成为“最凶恶的敌人”。

在新建立的社会结构中,梅兰芳自然对此有所“回避”。1955年第9、10两号合刊的《文艺报》发表了署名梅兰芳批判胡风的文章“伪善的假面具和恶毒的真面目”。1961年8月8日梅兰芳逝世,11日的《人民日报》登载了由新华社发布的“梅兰芳同志小传”,只提1949年后去维也纳、朝鲜、日本、苏联的四次出国经历,而对他1949年以前访日、访美、访苏这三次对他艺术生涯有重要影响的出国演出只字未提。

第一页    上一页    第3页/共3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