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英德间电波之争开创“导航战”先河(3)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图为德国空军knickebein系统的地面发射场站。当时德国在其占领的欧洲的海岸线上修建了许多这样的地面站。

德国空军的第100特别轰炸大队于1939年末成立,装备有25架经过特别装配的he-111引导轰炸机。敦克尔克战役之后,德国空军在荷兰和法国境内建造了一系列knickebein系统和x-geraet系统的场站。英国人很快就得到了关于knickebein系统和x-geraet系统的警报。

早在1939年11月,英国人就收到了一个由一名德国的***的科学家提供的技术情报资料,称为“奥斯陆报告”。1940年,通过缴获的日记、笔记、对俘虏的德国轰炸机领航员的日志和对被击落的德国空军机组人员的审讯记录,英国人证实了英国技术情报单位最担心的事情,那就是,德国对盲目投弹的支援是真实的、有效的。为了摸清德国空军的真实企图,英国皇家空军组建了有史以来第一个电子情报单位,这个单位装备有三架过时的老掉牙的avro anson轰炸机,机上载有适合工作需要的无线电接收机。经过多次的努力,对knickebein系统发射的电波波束的探测终于在1940年6月获得成功,英国人探测到了一个400米到500米宽的波束,并在31.5兆赫兹的频率上找到了预期中的信号调制的特征。

随后英国人又发起了针对德国knickbein系统的“头痛”行动。最初英国人采取的防御性措施是安装使用陆基的噪声干扰发射机,并让其在knickbein系统的频率上工作。这种发射机是由医疗设备――烧灼伤口的电子透热治疗仪器改进而来的。

第一页    上一页    第3页/共6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第06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