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航陆基战斗机/截击机---川西N1K2-Ja`紫电改`
川西 紫电-改(Kawanishi N1K2-Ja Shiden-Kai) walk around

编号
N1K2-Ja
制造商
川西(Kawanishi)
官方命名
紫??二一型[紫??改](Shiden-Kai /Violet Lightning Modified)局地?殛L?C
盟军编号
George(乔治)
制造番号
川西第 5341 号
垂尾编号
343-A-35
所驻基地
Omura(大村)or Oppama(追滨)Naval Air Station, Japan
美军海军垂尾编号*
TAI 001 or TAI 002 or TAI 003 TAI 004 or TAI 005 or TAI 006
T2/FE 305?
所属
第 343 海军航空联队,第 301 中队(分队) 343 海军航空??「??部??」,?殛L 301 ?w行??「新撰?M」 343 Kaigun Kokutai (343 rd Naval Air Group), Squadron 301 Shinsen-Gumi (Elite Guard Unit)
*美军海军垂尾编号是指 45 年 9-10 月 T.A.I.(Technical Air Intelligence) 在 Omura 机场评估测试缴获的 6 架紫电-改时给的编号,其中状况最好的 3 架被运往美国本土进行近一步测试。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的紫电-改第 5341 号机即为其中一架。
川西 紫电-改被誉为二战中日本海航最好的战斗机,也是最后量产的日本海航陆基战斗机/截击机。川西 紫电-改可以同当时美国海航/陆战队的 F6F/F4U 相抗衡,其总体性能比 F6F/F4U 还稍强一些。不过对付 P-47 和 P-51 的后期型还是比较吃力。紫电-改的高空性能不佳,截击 B-29 的战绩平平。
现在已知保存下来的紫电-改有 4 架,其中 3 架在美国,一架残骸在日本。在美国的 3 架保存良好,并且都已得到复原,在博物馆展出。3 架分别是:在美国海军航空博物馆的紫电-改第 5218 号机,在美国空军博物馆的 紫电-改 第 5312 号机和本文照片中的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的紫电-改第 5341 号机。
由于日本海军自下而上从一开始就期望着能对“紫电”进行一次脱胎换骨的改进,这就导致川西飞机厂进一步研制了新的大改型号,代号N1K2―J,泛称“紫电改”。
实际上,“紫电改”的研制和“紫电”的研制基本上是平行进行的。“紫电改”的设计始于1942年,1943年2月方案通过审查,由于改装十分彻底,可以认为紫电改是又一种新飞机。
除继续采用层流翼型外,机翼已从不合理的中单翼改为低单翼,翼端扭转3.25度,翼根后缘加大了整流皮面积,一举解决了“紫电”存在的种种弊病。延长0.5米的机身构造得到完全改造,小直径誉21型发动机进一步减少了正面阻力,流线形的机身中段采用三角形断面,又减少了翼――身干扰阻力。飞机在操纵性、射击精度和起落性能方面也有所改善。在提高爬升速度的同时,减少了自重约100多千克。特别应指出的是,由于大大强化了防弹装甲和采用了防漏油箱,飞机生存性大幅度提高,并接近了欧美标准。4门机炮的携弹量从每门数十发增至200多发,并可外挂60千克炸弹或火箭弹。
由于“誉”式发动机日趋成熟和功率增长,使飞机时速达到了630千米,满足了海军的作战要求。1943年12月31日,一架涂成橙色的原型机试飞上天,整个研制改装工程只化了十一个月。1944年4月,军方展开多项试验,其间改良工作从未间断……经过努力,“紫电改”终于成为日本海军兼具甲类要求(舰载格斗)和乙类要求(反轰炸机)的“水平超群”的优秀机种,战后,被盟军评价为“日本最好的战斗机”。
“紫电改”是在1944年下半年正式投产的,1945年1月才获得制式称号“紫电21型”(即紫电改的第一种改型)。
不久,川西工厂又生产了可在翼下挂4枚炸弹的紫电21甲型(N1K2―Ja)。
1944年底,因海军将生产重点置于战斗机方面,故倾其财力与人力集中生产“紫电改”已成为必然选择。为配合增产规划,在川西、三菱、爱知、昭和等七家飞机厂的八个厂区同时建立了生产线,目标订得不低――到1945年秋季月产量不得少于1000架。
在战争最后一年,由于日本国内资材枯竭,劳工不足,军工厂忙于疏散,又屡遭空袭,使“紫电改”的增产成为泡影。加上誉式发动机的质量下降,海军曾寄以厚望的“紫电改”从1945年3月至5月间,仅在川西工厂的鸣尾工场造出400来架,三菱的水岛工场和大村的21航空厂仅造出几架,累计数也不过428架。
作为舰载战斗机,“紫电改”虽然始终没有机会随舰出征,但在以陆上机场为基地的作战中已证明其综合飞行性能远远超过了名声在外的“零”式战斗机。与美国海军的F6F相比较,除航程稍短,其他战术指标都已领先。
为适应前线作战需要,“紫电改”发展过几种改型:如改装98式射击/轰炸瞄准具,机头加装2挺13毫米机枪的“紫电31”型(N1K3―J),也称“紫电改”3;有改装带低压燃烧喷射装置的“誉”23型发动机,机头放长0.15米的“紫电”32型(N1K4―J),也称“紫电改”1;有用上述二型改装成的舰载试验机“紫电”41型(N1K3―A),也称“紫电改”2和“紫电”42型(N1K4―A);也有改装三菱ハ―43―11型发动机的“紫电”25(N1K5―J),也称紫电改5。
“紫电改”的双座教练改型从21型加后座改成,称N1K2―K。
1944年12月末,装备“紫电改”的第一支部队,有名的第343航空队在松山机场成立,下属3个中队共拥有72架飞机,由源田实大佐指挥。他拥有最好的飞行员,也懂得如何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近海作战在后勤补给和地理上的种种优势。
尽管日本败色已浓,但与美国舰载机的几次交手,仍取得了一些战果。1945年2月,该部奉命担负日本西部防空任务。3月19日,首次作战即占上风。343航空队当日派出全部可供飞行的54架“紫电改”前往拦截空袭吴军港的美舰载飞机编队,在松山上空6个小时的断断续续的空战中,共击落F4U、F6F 达52架,自己仅损失16架(一说48比15)。在4月至6月间,他们又飞往冲绳、鹿屋、国分、大村和九州基地,空战均较顺利。7月24日,鸳渊队长率领21架紫电改在丰后水道上空拦截了空袭吴地区的500架美国海军飞机,击落其中的16架,己方损失6架。在冲绳之战中,又以损失29架之代价击落美机106架。至战败时,该航空队共74名飞行员殒命,总战果170架左右。
“紫电改”先后在343、1001、横须贺航空队和侦察11、侦察12飞行队,以及战斗167、301……701等6支飞行队中服役。其中,301飞行队的营野直大尉个人战果25架,是“紫电改大王牌”。
战后,美军用辛烷值92的优质航油对“紫电改”作过飞行包线再测试,飞出了时速670千米的好成绩。盟军事后承认,该机的综合性能并不亚于“喷火”9、“零”式52型、P―47D、“疾风”和Fw190等大战著名战斗机,仅火力逊于P―47D,转弯性能和“易生产性”次于“零”式和“喷火”。“紫电改”确实是战时日本海军的优秀机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