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SB系列轰炸机


ANT-40-2
性能简表
代表型号 Sb-2M-103 Mod1939(Sb-3)
设计师或设计局 A.A.Arhangelsky A.N.Tupolev
研制年代 1939年
用途 快速轰炸机
乘员 4人
发动机 2*960hp M103
航程 1900KM
最大速度 450KM/H(4100M)
升限 9300M
最大起飞重量 7880KG
外形尺寸 翼展20.33M 机长:12.24M 机高:M
武备 4*MG7.62mmSHKAS
2*250KG OR 6*100KG(弹舱内)
2*250KG ORm 2*500KG(外挂)
简介
1933年,苏联空军提出需要一种快速双发轰炸机。1934年1月由A.A.Arhangelsky和A.N.Tupolev主持开始设计。10月,两种原型机完成设计,即ANT40(1/2).差别在于,ANT-40-1使用“Wright Cyclone"星型气冷发动机,Ant-40-2使用“Hispano-suize"12缸液冷发动机。经过试飞,ANT-40-2的性能较优,在赋予SB-2的型号后,从1934年底开始批量生产。
SB-2是苏联第一种全金属,机身、蒙皮形成整体承载结构的飞机。初期型号装两台M-100发动机,驱动两副金属固定桨距螺旋桨。发动机散热器布置在发动机前端,因此从外观上可以看见若干垂直布置的调温百叶窗叶片。该机比同时代的大多数战斗机要飞得快,在30年代中期是一种先进的轰炸机。
做为苏联红军的主要轰炸机,SB-2参加了30年代中后期的若干战争:
1936年7月18日西班牙内战爆发,苏联曾向共和军提供684架I-15、I-16、SB-2型飞机的援助。SB-2轰炸机曾轰炸萨拉曼卡、塞维尔、卡塞利斯、格兰拉达等地的叛军集结地域和阵地配系,直接支援共和军作战。在西班牙前线,共和军战士为SB轰炸机取的绰号是“Katyushka”。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空军仅有300架各型老旧飞机,凭着满腔爱国热情,奋起抵抗日军侵略。3个月后,中国空军作战飞机消耗殆尽,当中国空军处于最困难的时侯,苏联给予了大力援助。8月21日,苏联与中国政府签定了互不侵犯条约,从1937年10月到1939年9月,中国空军从苏联获得飞机985架,其中SB系列轰炸机392架。中国空军得以继续对日作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