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攻心战”:国民党王牌军几乎土崩瓦解(3)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蒋介石不时派飞机给长春守军空投粮食。但车薪杯水,无济于事。据美联社分析,要有20架飞机,每天每架空投两次,才能满足长春守军的需要。但蒋介石根本无法做到。开始每天就只有10多架飞机空投一次,以后就更少了,每天只有三四架飞机,加上害怕解放军的炮火高空乱投,很多食品落到解放军阵地或封锁区内,城内守军所得到的就更少了。在这种情况下,东北“剿总”第一兵团还规定,空投的食品大部分要先供给新七军。这一来,可真是天下大乱了。城内国民党军官兵均已饥饿难忍,别说这规定是“狗娘养的”,就是不这样,肚子要紧,饱死总比饿死强,谁还管你什么规定!谁抢到谁就吃,哪个部队抢到就哪个部队私分。因此,有时为争夺空投食品就互相械斗,甚至动用机关枪。结果,使城内国民党军嫡系与非嫡系,也即新七军与六十军等其他部队之间的情绪更加对立,矛盾更加尖锐。让长春城守军最无法抵御的,是解放军围城部队在军事打击和经济封锁的同时,对他们所发动的强有力的政治攻势。担任围城任务的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在司令萧劲光、政治委员萧华的指挥下,在长春城外二十余公里范围内形成了一个环形封锁圈,而这一正面宽大、双方工事对峙、声息相通的形势,又为解放军发动政治攻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因此,长春城内的守军,只感到解放军广泛而深入的争取、瓦解、宣传、策反的政治攻势,就像一望无际的惊涛骇浪,不可抗拒地滚滚而来。

早在围城之初,东北人民解放军前委敌工委员会就已作出《关于全面开展对敌政治攻势的决定》,对“政治攻势”特别强调和极为重视。《决定》要求各边沿区分别组成前敌工委,各建制团以上设联络部门,营配联络干事,连建敌工组,以便对敌工工作统一组织、协调和领导。《决定》规定各侦察队、武工队都要接受敌工工作任务;命令各师立即抽调30至50人组成武工队,直接由联络科长领导到前线活动;要求边沿各县普遍召开群众大会,宣传革命胜利的形势,号召蒋军官兵家属及其亲人劝其放下武器或举行战场起义,设法将各种宣传品送到城内蒋军官兵手中,并发动他们举行“索夫叫子”运动,争取各村中的蒋军人员一律归来,成为“无黑点”村;开展火线喊话,人人开口宣传,做瓦解蒋军的工作。此外,还专门设立“蒋军招待所”,以招待、处理从长春城内逃出来的蒋军官兵和伤俘等等。接着,第一兵团政委萧华又进一步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方针,要求在“长围久困”中进一步强化政治攻势,以达到削弱敌人的意志,减少甚至瓦解敌军的战斗力,从而以最小的代价夺取长春的目的。

第一页    上一页    第3页/共8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第06页 第07页 第08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