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应:1945年美国轰炸东京 八万日本猪烧成焦炭!(3)

王朝军事·作者佚名  2010-03-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六月二十五日生产出第一架原型机,八月七日----日本投降的前夕----换上新发动机进行了第一次的试飞。虽然这种飞机和其它的新型日本飞机不太可能去扭转战争的局势,但是,不容否认的是,B-29 的空袭瓦解或疏散了约一百家日本的飞机制造厂。美国战略轰炸研究小组发现,这一举动比直接空袭造成的效果更大。

陆军战略轰炸的参谋阿诺德以及诺斯塔德并不知道这一中断生产的成度,一九四五年三月之前,由于只看到轰炸之后侦照所得到的有形资料,他们开始担心 B-29 并未达到原先宣传的那种效果。轰炸效果不佳的原因,由机组们在回航后的任务简报所规纳出来的原因: 最常见的是天候不佳,包括狂风,有时狂风时速高达一百八十里,使精确轰炸变得极为困难; 另外就是频繁的云雾使得目标难以看清,使机组人员十分恼怒。

高空轰炸也削弱了B-29的轰炸效果,因为在两万五千尺甚至更高的高度上,飞行需要大量汽油,所以只能携带较少的炸弹。事实证明,日军的反击只是轰炸效果变差的一项间接原因。一九四四年十一月至一九四五年三月,B-29在执行战斗任务中总共损失了七十八架,其中有五十三架是由于机械 (主要是发动机) 的故障,而不是敌军的攻击。

三月初,当李梅重新评估局势,并与联队指挥关和参谋人员讨论如何给日本更沈重的打击时,想出了一个重大的战术变化。他决定在下次的任务中,拆除轰炸机上所有的枪炮炮塔以及弹药 (只留下尾机枪手,只准向地面的探照灯射击,并观察轰炸结果) ,以减轻B-29的重量,另外也减少载油量(高空比低空耗油),以携带更多的燃烧弹,并在五千到六千尺的低高度间展开夜间轰炸。飞机将单独各自飞行,而非密集的编队飞行,由前面的轰炸领导机首先开火,引入目标区。 第三一四轰炸机联队的指挥官鲍尔将军及其副参谋长约翰·B·蒙哥马利上校和其他人都赞同李梅的计划,但是,正如同一位中队历史学家后来所写,不出所料,该计划“使战斗机组人员疑虑重重。”空勤人员已经习惯了安全的高空投弹方式,他们担心自己会成为日军高射炮的必然炮灰。

但是,李梅已经分析过敌军高射炮在中低高度并没有什么威力,并不像欧陆德军的高射炮弹幕令人胆战心惊,得到的损失统计数字,并不是很显着。加上李梅分析日军战机的夜战装备不足,夜间作战能力也就不强(当然李梅只是凭过去实战轰炸中所的到的数据报告为基础而已,虽然真实的状况李梅也并不是相当清楚,但李梅的分析仍是正确的)李梅意识到他正在冒险,因此,他决定延后将计划呈送华盛顿的时间,由自己承担这次作战任务的全部责任。就算这次任务失败的话,阿诺德也不用被拖下水一起背黑锅,他可以置身事外,顶多丢了饭碗罢了。

第一页    上一页    第3页/共5页    下一页    最后页
第01页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